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三国 >> 详情

董卓乱政始末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7-10 | 阅读:9789次
历史人物 ► 董卓

董卓乱政是东汉末年引发天下大乱的关键事件,其始末可概括如下:

董卓乱政始末

一、背景与崛起

1. 西北军阀的崛起:董卓出身陇西豪强,早年镇压羌人叛乱累积军功,逐步掌控凉州兵团,成为西北最具实力的军阀。

2. 何进召董入京:189年,外戚何进为铲除宦官集团,听从袁绍建议,密召董卓率兵进京。董卓尚未抵达时,何进已被宦官所杀,袁绍等人又诛杀宦官,洛阳陷入权力真空。

二、掌控朝纲

1. 武力威慑:董卓率三千精锐入京后,通过虚张声势(如夜间让士兵潜出城外、白日再大张旗鼓进城)制造兵力雄厚的假象,迅速控制洛阳。

2. 废立皇帝:他胁迫何太后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汉献帝),借机清除异己,自封相国,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

3. 残暴统治

- 纵容士兵劫掠百姓,洛阳周边惨遭荼毒。

- 杀害反对者如执金吾丁原、太傅袁隗(袁绍叔父)全族,甚至活烹投降的俘虏以震慑朝臣。

三、恶政与反抗

1. 经济崩溃:董卓毁坏五铢钱,熔铸小钱导致通货膨胀,民间“谷石数万”。

2. 迁都长安:190年,关东诸侯组成讨董联军,董卓焚毁洛阳,强迁百官百姓至长安,途中死者不计其数,洛阳二百里内“室屋荡尽”。

3. 筑郿坞:在长安以西修建豪华堡垒,囤积三十年粮草,自称“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四、败亡与后续影响

1. 内部离心:司徒王允联合董卓部将吕布(因与董卓侍女私通生惧),于192年于未央殿前刺杀董卓,曝尸街头。百姓“买其脂膏然(燃)之”以泄愤。

2. 军阀混战开端: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王允,汉献帝再陷傀儡境遇,东汉名存实亡,拉开三国乱世序幕。

扩展知识

董卓的边防军背景:凉州军长期与羌胡杂处,骁勇善战但军纪极差,这与关东士族集团的矛盾不可调和。

文化浩劫:迁都时董卓毁坏洛阳皇家藏书与太学典籍,造成大量文献失传。

政治遗产:其暴行彻底摧毁了朝廷威信,导致地方势力纷纷自立,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埋下伏笔。

董卓之乱不仅是东汉崩溃的转折点,更以极端方式暴露了中央集权瓦解后军阀政治的残酷性,其影响远超他在位的短短三年。

文章标签:董卓乱政

上一篇:汉朝冶铁技术的进步与农业革新 | 下一篇:孙恩起义风云

邓艾偷渡阴平关

三国邓艾

邓艾偷渡阴平关是三国时期魏灭蜀的关键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263年魏国伐蜀期间。这一军事行动充满风险且极具战略价值,直接导致蜀汉政权的迅速崩溃。以

董卓乱政始末

三国董卓

董卓乱政是东汉末年引发天下大乱的关键事件,其始末可概括如下:一、背景与崛起 1. 西北军阀的崛起:董卓出身陇西豪强,早年镇压羌人叛乱累积军功,逐步

夏侯惇啖睛复仇

三国夏侯惇

关于夏侯惇"啖睛复仇"的典故,主要出自《三国演义》第十八回,这一情节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但需要从历史与文学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一、史实考辨1. 据《三国

三国后期的统一进程

三国三国

三国后期的统一进程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关键阶段,其核心由曹魏(后为西晋)对蜀汉和东吴的逐步吞并构成,整个过程体现了政治、军事及内部权力结构的演

董卓乱政始末

三国董卓

董卓乱政是东汉末年引发天下大乱的关键事件,其始末可概括如下:一、背景与崛起 1. 西北军阀的崛起:董卓出身陇西豪强,早年镇压羌人叛乱累积军功,逐步

董卓霸京师乱政

三国董卓

董卓霸京师乱政是东汉末年皇权崩坏、军阀专权的重要历史事件,其影响深远,直接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以下是基于《后汉书》《三国志》等史料的分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