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瑀笔记载元事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7-30 | 阅读:5931次历史人物 ► 马可·波罗
《杨瑀笔记载元事》是元代学者杨瑀所著的一部笔记体史料集,全称《山居新话》,成书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该书以个人见闻为基础,记录了元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风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以下分点详述其主要内容和特点:
1. 作者背景与成书动机
杨瑀(1285—1361),字元诚,号山居道人,浙江钱塘人,官至奉议大夫、太史院判官。他亲历元代中后期社会变革,书中自序提到写作目的是"备史官之阙",即补充官方史书的不足。其任职太史院的经历使其能接触宫廷档案与高层动态,记载更具权威性。
2. 内容分类与核心史料
- 政治军事:详细记载元顺帝朝权臣伯颜专政、脱脱更化等事件,如伯颜废除科举的决策过程。对至正十一年(1351年)红巾军起义的早期情况亦有记录,提及韩山童、刘福通等人物。
- 典章制度:保存了元代特有的"四等人制"执行案例,如汉人官员任职限制。还记载了钞法崩坏、官府强制发行"至正交钞"引发的民间动荡。
- 科技文化:提到郭守敬《授时历》的推广情况,以及回回天文仪器的使用。对杂剧艺人珠帘秀的记载是研究元曲的重要佐证。
3. 文献价值与局限性
该书与《南村辍耕录》并称元代私修史笔记双璧,但因其立场偏向士大夫阶层,对农民起义多持贬斥态度。部分记载需与《元史》《庚申外史》互校,如关于妥欢帖睦尔身世的传言,杨瑀记录较官方史书更为隐晦。
4. 版本流传与后世影响
现存最早为明嘉靖年间刻本,《四库全书》收录时对敏感内容有所删削。清末学者李文田曾以书中记载考证元大都城市规划。现代研究者常引用其对元代宫廷饮食(如"奶饼"制作)、驿站制度("站赤"运作)的细节描述。
5. 扩展知识:元代笔记的特点
元代文人笔记常采用"以杂记正史所不及"的写作方式,与宋代《梦溪笔谈》相比,更侧重社会现实记录而非考据。杨瑀书中关于"驱口(奴隶)市场""斡脱商"的记载,反映了元代社会经济的特殊性,可与《马可·波罗游记》互补研究。
文章标签:
上一篇:《宋代民间宗教传播》 | 下一篇:杨涟东林党人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