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杨瑀笔记载元事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7-30 | 阅读:5931次
历史人物 ► 马可·波罗

《杨瑀笔记载元事》是元代学者杨瑀所著的一部笔记体史料集,全称《山居新话》,成书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该书以个人见闻为基础,记录了元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风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以下分点详述其主要内容和特点:

杨瑀笔记载元事

1. 作者背景与成书动机

杨瑀(1285—1361),字元诚,号山居道人,浙江钱塘人,官至奉议大夫、太史院判官。他亲历元代中后期社会变革,书中自序提到写作目的是"备史官之阙",即补充官方史书的不足。其任职太史院的经历使其能接触宫廷档案与高层动态,记载更具权威性。

2. 内容分类与核心史料

- 政治军事:详细记载元顺帝朝权臣伯颜专政、脱脱更化等事件,如伯颜废除科举的决策过程。对至正十一年(1351年)红巾军起义的早期情况亦有记录,提及韩山童、刘福通等人物。

- 典章制度:保存了元代特有的"四等人制"执行案例,如汉人官员任职限制。还记载了钞法崩坏、官府强制发行"至正交钞"引发的民间动荡。

- 科技文化:提到郭守敬授时历》的推广情况,以及回回天文仪器的使用。对杂剧艺人珠帘秀的记载是研究元曲的重要佐证。

3. 文献价值与局限性

该书与《南村辍耕录》并称元代私修史笔记双璧,但因其立场偏向士大夫阶层,对农民起义多持贬斥态度。部分记载需与《元史》《庚申外史》互校,如关于妥欢帖睦尔身世的传言,杨瑀记录较官方史书更为隐晦。

4. 版本流传与后世影响

现存最早为明嘉靖年间刻本,《四库全书》收录时对敏感内容有所删削。清末学者李文田曾以书中记载考证元大都城市规划。现代研究者常引用其对元代宫廷饮食(如"奶饼"制作)、驿站制度("站赤"运作)的细节描述。

5. 扩展知识:元代笔记的特点

元代文人笔记常采用"以杂记正史所不及"的写作方式,与宋代《梦溪笔谈》相比,更侧重社会现实记录而非考据。杨瑀书中关于"驱口(奴隶)市场""斡脱商"的记载,反映了元代社会经济的特殊性,可与《马可·波罗游记》互补研究。

文章标签:

上一篇:《宋代民间宗教传播》 | 下一篇:杨涟东林党人血书

元朝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

元朝元朝

元朝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极为激烈且复杂,贯穿其整个统治时期。由于元朝奉行“幼子守灶”传统与汉式嫡长子继承制并存的矛盾,加之军事贵族集团、权臣及

元代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

元朝王祯

元代(1271—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气候显著变化的时期,其环境变迁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农牧业发展及民族迁徙密切相关。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树轮、冰芯等

元代纺织业与手工业技术

元朝王祯

元代纺织业与手工业技术的发展在继承宋金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形成了以官府作坊为主导、民间生产为补充的格局,技术上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点。以下从

元朝的茶叶贸易与茶文化

元朝元朝

元朝的茶叶贸易与茶文化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既是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以下从贸易与文化两方面展开分析: 一、茶叶贸易的扩

杨瑀笔记载元事

元朝马可·波罗

《杨瑀笔记载元事》是元代学者杨瑀所著的一部笔记体史料集,全称《山居新话》,成书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该书以个人见闻为基础,记录了元代中

元代青花瓷为何闻名世界

元朝马可·波罗

元代青花瓷闻名世界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元代青花瓷在工艺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元代景德镇窑工成功将钴料(苏麻离青)与透明釉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