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夏商 >> 详情

商代农业的耕作方法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7-01 | 阅读:717次
历史人物 ► 甲骨文

商代农业的耕作方法体现了早期农耕文明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组织形态,其特点如下:

商代农业的耕作方法

1. 耒耜耕作

商代主要使用木制或骨制的耒、耜作为翻土工具。耒为分叉的木棒,用于松土;耜是扁平铲状工具,用于掘土。甲骨文中“耤”字即描绘人持耒耕作的场景。部分耜头可能绑有石片或铜片以增强耐磨性,但金属农具尚未普及。

2. 火耕与轮休制

在部分区域延续新石器时代的火耕法(“刀耕火种”),砍伐焚烧植被后播种。土地实行轮休制,《诗经·小雅》中“不耕获,不菑畬”反映了对生荒田(菑)、熟荒田(畬)的区分,说明已掌握土地轮作以恢复肥力。

3. 沟洫排水系统

商代遗址(如偃师商城)发现地下陶制排水管道,甲骨文有“甽”字(田间水沟),表明已构建排水防涝的沟洫体系。这适应了黄河流域多雨季节的耕作需求。

4. 作物种类与轮作

主要种植粟(小米)、黍(黄米)、麦、稻(少量)、大豆等。甲骨卜辞记载“受黍年”“受稻年”,反映对不同作物的关注。可能已出现粟黍轮作制,以调节地力。

5. 集体协作生产

甲骨文“衆”字象多人耕作,王室贵族组织大规模集体劳动,如“王大令衆人曰協田”卜辞记载。这种“协田”可能是三耒共耕的协作方式,提升效率。

6. 施肥与中耕

虽无明确文字记载,但商代畜养牛羊,可能利用粪肥。杂草清除(“耘”)见于后世文献推测,中耕除草技术或已萌芽。

7. 收割与储藏

使用石镰、蚌镰收割,窖穴(郑州商城发现深达8米的粮窖)和陶罐存储谷物,部分窖穴底部铺设防潮草木灰。

8. 农业祭祀与历法

甲骨文显示商王频繁占卜雨量、收成,并举行“求年”“告秋”等祭祀。已有初步历法指导农时,如“正月启蛰”等节气概念。

商代农业技术为周代“菑-新-畬”三田制和沟洫农业奠定基础,其生产模式支撑了青铜文明的发展,但生产力仍受限于木石工具为主的生产条件。

文章标签:耕作方法

上一篇:辛丑条约与列强瓜分 | 下一篇:西周音乐礼仪功能

相土驯马壮商族

夏商相土

"相土驯马壮商族"这一表述涉及商族早期的历史传说与畜牧发展,需结合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综合分析。以下从史实角度展开探讨:1. 相土其人其职 相土被认

商代农业的耕作方法

夏商甲骨文

商代农业的耕作方法体现了早期农耕文明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组织形态,其特点如下:1. 耒耜耕作 商代主要使用木制或骨制的耒、耜作为翻土工具。耒为分叉的

商朝的外交与战争策略

夏商商朝

商朝的外交与战争策略是其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早期国家在军事扩张、领土控制与周边关系中的复杂互动。根据甲骨文、考古发现及传世文献(如

甲骨文的起源与演变

夏商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成熟文字体系,起源于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记录,因此又称“卜辞”。其发现与

商代农业的耕作方法

夏商甲骨文

商代农业的耕作方法体现了早期农耕文明的技术水平和社会组织形态,其特点如下:1. 耒耜耕作 商代主要使用木制或骨制的耒、耜作为翻土工具。耒为分叉的

甲骨文的起源与演变

夏商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成熟文字体系,起源于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主要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记录,因此又称“卜辞”。其发现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