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唐叔虞始封于晋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5-27 | 阅读:7217次
历史人物 ► 周武王

唐叔虞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其始封于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是西周初期分封制度的重要体现。根据《史记·晋世家》等文献记载,唐叔虞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原名姬虞,因封于唐地(后改称晋),故称唐叔虞。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

唐叔虞始封于晋

1. 分封背景

西周建立后,武王和成王为巩固统治,大规模推行分封制,将宗室、功臣分封到边疆要地。唐叔虞的封地位于今山西翼城一带,原为古唐国故地。据《左传》记载,成王“剪桐封弟”的传说(以桐叶为珪戏封叔虞)虽可能为后世附会,但反映了周王室对宗亲的重视。

2. 地理位置与战略意义

唐地处于汾河流域,毗邻戎狄部落,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屏障。周王室封叔虞于此,既有镇守边疆的军事考量,也有开发土地、传播周文化的意图。考古发现的“晋侯墓地”及天马-曲村遗址,证实了早期晋国的中心区域。

3. 国名演变

叔虞之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一说为迁都至晋水旁),改国号为“晋”,自此“唐叔虞”的后裔即以晋为国名。这一改称可能标志晋国从边疆小邦向区域性大国的过渡。

4. 与周王室的关系

唐叔虞作为成王幼弟,其分封体现了西周“亲亲”原则。出土青铜器“晋公盆”铭文提到“王命唐伯侯于晋”,印证了王室对晋国的直接控制。早期晋国亦多次参与王室征伐,如对抗东夷叛乱。

5. 后世影响

晋国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逐步壮大,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即唐叔虞后代。战国初期,晋国被韩、赵、家瓜分,史称“三家分晋”,标志着战国时代的开端。

补充史料方面,《清华简·系年》记载了成王平定唐国叛乱后改封叔虞的细节,与传世文献可互为印证。近年考古还发现带有“唐”字铭文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为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

文章标签:

上一篇:商朝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 下一篇:介子推割股啖君隐绵山

周成王年幼继位

西周周成王

周成王(姬诵)是西周第二位君主,约公元前1042年至前1021年在位,为周武王之子。其即位背景与统治历程在《史记》《尚书》等古籍中有明确记载,反映了西周

虢国国君抗犬戎

西周周宣王

虢国国君抗犬戎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原诸侯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冲突。以下结合史料与考古发现展开分析:1. 历史背景与虢国地位

周共王分封诸侯

西周曾国

周共王是西周时期的一位君主,姬姓,名繄扈(一说伊扈),为周穆王之子,在位时间约为公元前10世纪。关于周共王分封诸侯的记载,现存史料较为有限,但结

周顷王时礼崩乐坏

西周周公

周顷王时期(前619年—前613年在位)确实处于春秋时代礼乐制度加速崩溃的阶段,这一现象是东周王权衰微与社会变革的集中体现。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周武王伐纣的深层原因

西周周武王

周武王伐纣的深层原因可以从政治、军事、社会、宗教及意识形态等多维度分析,其核心在于商纣王的暴政引发系统性危机,而周族的崛起与战略谋划为伐纣创

匽侯旨初封北燕

西周周武王

匽侯旨初封北燕的背景与史实考辨 关于“匽侯旨初封北燕”的记载,主要源自西周早期青铜器铭文,尤其是《匽侯旨鼎》的发现。匽侯旨是周初分封至北方的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