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元代医药卫生与养生方式

朝代:元朝 | 时间:2024-07-05 | 阅读:3808次
历史人物 ► 饮膳正要

元代医药卫生与养生方式

元代医药卫生与养生方式

在元代(1271-1368年),医药卫生与养生方式呈现出独特的特点。这一时期,汉传医学与中亚医学文化的交融,加上蒙古民族的养生传统,形成了元代医疗卫生和养生方式的特色。

一、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

元代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设立了中央及地方的医疗行政机构,如太医院和药库等。太医院负责皇室及官员的医疗保健,下设多个科室,如内科、外科、骨伤科等。地方各级政府也建立了医疗机构,为百姓提供医疗服务。

医疗人才的培养也得到重视。政府设立医学院校,如大都(今北京)的太医院学校,培养医学人才。同时鼓励医学著作的撰写,涌现出许多著名医家,如王好古、刘河间等,他们的著作在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医疗技术方面也有很大进步。外科手术技术有了长足发展,如截肢术、白内障手术等。内科诊断也更加精细,结合望、闻、切、听等四诊合参的方法,诊断疾病更加准确。药物治疗也更加丰富多样,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都得到广泛应用。

二、养生方式的独特风貌

元代的养生方式深受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蒙古人重视身心修养,崇尚简朴的生活方式。他们重视饮食调理,强调清淡饮食,如奶制品、肉类为主,辅以各种蔬菜和牛羊肉汤。同时重视运动锻炼,如骑马、射箭、摔跤等,保持良好的体魄。

与此同时,元代也吸收了汉传医学中的养生理念,如阴阳平衡、五行学说等。不少文人学者倡导生活起居的调养,如饮食、起居、运动、情志调摄等,崇尚天人合一的养生哲学。著名的《饮膳正要》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详细阐述了饮食、起居等方面的养生之道。

此外,元代道教也对养生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道教重视内丹修炼,讲究吐纳、导引等养生术,受到广泛推崇。一些名医如张伯端就是道教内丹修炼的代表人物,其著作如《悟真篇》等广为流传。

总的来说,元代医疗卫生体系日臻完善,为百姓提供了较为健全的医疗服务。同时,养生方式也呈现出独特的特色,体现了蒙古文化与汉传医学的融合,为后世的养生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文章标签:养生方式

上一篇:范仲淹的政治建议家 | 下一篇:宋濂 - 代表明代文学成就的大家

倪瓒清旷隐士

元朝倪瓒

倪瓒(1301-1374),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他是中国文人画史上极具代表性的隐士型艺术家,

元朝大都城建筑考

元朝元朝

元大都城建筑考 元大都是元代的首都,由忽必烈下令修建于1267年,至1276年基本建成,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最完整的都城之一。其建筑布局、设计理念

元朝皇帝制度及权力运作

元朝元朝

元朝皇帝制度及权力运作是蒙古帝国传统与中原王朝体制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二元特征。以下从多角度展开分析:一、皇权来源与合法性建构1. 汗国传统与

阿老瓦丁造回回炮

元朝阿老瓦丁

阿老瓦丁(亦译作“阿拉丁”)是元代著名的回回炮(即投石机)设计制造专家,原籍波斯(今伊朗),与另一位回回工匠亦思马因共同被元世祖忽必烈征召至

元朝医学与《饮膳正要》

元朝饮膳正要

元朝医学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发展既继承了金元时期医家的理论创新,又融合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医学经验,形成了多元融合的特点。这

元代医学成就与《饮膳正要》

元朝饮膳正要

元代医学成就与《饮膳正要》 元代(1271—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期,医学领域在继承前代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蒙古、回回(阿拉伯-波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