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孙晟南唐忠烈臣子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8-01 | 阅读:5365次
历史人物 ► 孙晟

孙晟(?-956年),原名凤,又名忌,南唐著名大臣,以忠烈刚直著称,官至南唐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其生平事迹在陆游《南唐书》、马令《南唐书》及《资治通鉴》中均有记载。

孙晟南唐忠烈臣子

孙晟出身贫寒,早年曾为道士,后投奔南唐开国君主李昪,因其才华横溢,深得重用。李昪建立南唐后,孙晟历任要职,辅佐李昪及其子李璟,在内政外交上均有建树。他直言敢谏,不畏权贵,多次劝谏李璟戒奢从俭,整顿吏治,展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忠诚。

周世宗柴荣南征时,南唐屡战屡败,李璟被迫求和。956年,孙晟奉命出使后周议和,因拒绝向周世宗透露南唐虚实,遭柴荣猜忌,最终害。临刑前夕,他神色自若,整肃衣冠,向南方(南唐所在)叩拜后从容就义,其气节深为时人敬仰。

孙晟的忠烈形象在后世影响深远:

1. 文学形象升华:宋代文人常以孙晟为例歌颂忠义,陆游在《南唐书》中赞其“慷慨守节,虽古烈士无以过”。

2. 政治象征意义:南唐后主李煜曾追赠孙晟为鲁国公,将其塑造为臣子典范。

3. 历史评价争议:部分史家认为孙晟的“拒降”加剧了南唐的危机,但主流观点仍肯定其气节。

扩展知识:

南唐虽偏安江南,但文化繁荣,孙晟的文才亦受推崇,其诗文虽多散佚,但《全唐诗》存其残句。

孙晟之死与南唐外交策略的失败密切相关,反映了五代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困境。

同时期吴越、后蜀等国亦有类似忠臣,如吴越的杜建徽,但孙晟因死于外交场合更具悲剧色彩。

孙晟的结局是五代乱世中士人坚守气节的缩影,其事迹被载入正史,成为儒家忠君思想的典型案例。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李龟年乐圣之名 | 下一篇:庆历新政启变革

边镐失楚丧南唐威

五代十国边镐

边镐是南唐后期的重要将领,其失利对南唐国势的衰落产生了直接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一、边镐的军事地位与背景边镐在南唐元宗李璟时期崭露头

李嗣源政变登后唐位

五代十国李嗣源

李嗣源政变登后唐位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政权更迭的关键事件。李嗣源(867年-933年),沙陀族人,原名邈佶烈,被后唐太祖李克用收为养子后改名,是后唐第

杜重威降契丹丧国

五代十国刘知远

杜重威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重要将领,其投降契丹(辽朝)的行为直接加速了后晋的灭亡,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叛降案例。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

周行逢割据武平军

五代十国宋太祖

周行逢是五代十国后期割据武平军(今湖南大部及周边地区)的重要军阀。其活动时间主要在公元10世纪中叶,正值中原王朝更迭频繁、地方势力崛起的混乱时期

孙晟南唐忠烈臣子

五代十国孙晟

孙晟(?-956年),原名凤,又名忌,南唐著名大臣,以忠烈刚直著称,官至南唐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