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述统军征辽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8-01 | 阅读:5728次历史人物 ► 王薄
宇文述是隋朝名将,曾参与隋炀帝的多次征辽(高句丽)战役。以下是关于他统军征辽的史实分析及相关背景:
1. 征辽背景
隋炀帝在位期间(604—618年)三次大规模征伐高句丽(611年、613年、614年),试图消除东北边疆威胁并彰显国威。宇文述作为炀帝心腹将领,多次担任重要指挥角色。
2. 第一次征辽(612年)
- 宇文述任左候卫大将军,统帅陆军主力,分九军共30万人(《隋书》载“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为总兵力),从辽东城(今辽宁辽阳)逼壤。
- 因后勤不继、高句丽坚壁清野,宇文述军队在萨水(今清川江)遭伏击,溃退时士卒“饥疫死者十八九”,仅剩2700人逃回辽东。
3. 第二次征辽(613年)
- 宇文述与杨义臣等再度出兵,围攻辽东城。因杨玄感在叛乱,隋军被迫撤退,征伐半途而废。此战中宇文述受命回师镇压叛乱,显其军事地位。
4. 第三次征辽(614年)
- 宇文述随炀帝亲征,高句丽王高元请降,隋军撤兵。此役实为象征性胜利,未解决高句丽问题,反而加速隋朝国力衰竭。
5. 军事策略与失败原因
- 隋军战术僵化,高句丽利用地形实施游击战术。宇文述虽善战,但受制于炀帝微操(要求将领“先奏后行”),丧失战机。
- 后勤问题突出:百万大军依赖河北、山东民夫运粮,导致“死者相枕于道”(《资治通鉴》)。
6. 宇文述的结局
宇文述因征辽失利一度被免官,后复起用,但随隋炀帝南巡江都时病逝(616年)。其子宇文化及后弑杀炀帝,成为隋末动乱关键人物。
延伸知识
征辽战役掏空隋朝财政,激化社会矛盾,直接引发农民起义(如“无向辽东浪死歌”)。
高句丽在唐高宗时期(668年)才被联合新罗灭亡,隋炀帝的急于求成反显战略短视。
宇文述家族属关陇军事集团,其兴衰反映隋唐之际权力结构的变迁。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