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横渠四句志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7-23 | 阅读:994次历史人物 ► 张载
张载的"横渠四句"是其学术思想的精华凝练,出自《张子语录》,原文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集中体现了宋代理学家的宏大抱负与精神追求,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哲学内涵。
一、思想背景与历史语境
1. 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张载(1020-1077)生活于北宋中期,当时佛道思想盛行,儒学面临挑战。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为代表的理学家致力于重建儒学体系。
2. 关学学派创立:张载在陕西眉县横渠镇讲学,形成"关学"学派,注重经世致用与气本论哲学,与洛学、闽学并称理学三大流派。
3. 《西铭》哲学的延伸:四句与张载《正蒙·西铭》中"民胞物与"思想一脉相承,反映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二、四句的哲学阐释
1. "为天地立心"
- 源于《周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指通过人文价值赋予宇宙意义
- 张载提出"太虚即气"的本体论,认为"心"是气之灵明作用的表现
- 体现了理学"天道性命相贯通"的特质
2. "为生民立命"
- 继承孟子"立命"思想,强调通过道德实践安顿生命
- 包含社会关怀与政治理想,主张"井田制"等改革方案
- 《经学理窟》提出"礼者理也",将规范上升到宇宙法则
3. "为往圣继绝学"
- 针对汉唐经学注疏传统,恢复先秦儒学心性论
- 整合《周易》《中庸》构建新儒学体系
- 注重"变化气质"的修养功夫论
4. "为万世开太平"
- 源自《春秋》大一统思想,含政治乌托邦色彩
- 主张"仁政"与"大同"社会理想
- 其《易说》提出"一物两体"辩证法,为变革提供哲学依据
三、思想史影响与评价
1. 理学发展:程朱学派将四句精神融入道统论,朱熹在《近思录》中特别推崇。
2. 后世回响:
- 王夫之称其"功不在禹下"
- 冯友兰将其概括为"横渠四句教"
- 现代新儒家视其为儒家"内圣外王"的典范表述
3. 当代价值:
- 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启示意义
- "立心""立命"说与现代人文精神相通
- 钱穆认为其展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大担当"
四、学术辨析
1. 文本考据:现存最早记载见于朱熹、吕祖谦编《近思录》卷二,原典语境与政治改革实践相关。
2. 概念辨析:
- "天地之心"不同于西方anthropocene概念,是价值论而非认识论
- "绝学"特指孔孟心性之学,非泛指传统文化
3. 争议观点:
- 有学者认为四句可能经过朱熹润色
- 日本学者岛田虔次指出其中蕴含"士大夫精神"的局限性
张载这四句箴言凝练了宋明理学的精神内核,其将个体修养与社会责任、宇宙关怀相结合的思想架构,至今仍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切入点。2006年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曾引用此句,可见其跨越时代的生命力。
文章标签:
上一篇: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考 | 下一篇:元代的纸币“交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