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宋朝 >> 详情

宋代理学三派之争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7-07 | 阅读:1648次
历史人物 ► 张载

宋代理学三派之争主要指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洛学,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以及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亦称程朱理学)之间的思想分歧与辩证发展。这三派虽同属理学范畴,但在宇宙观、心性论及修养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形成了宋代儒学内部的学术竞争与互补格局。

宋代理学三派之争

1. 洛学(二程学派)

程颢、程颐兄弟首创“天理”概念,提出“性即理”的核心命题,认为人性本善,与天理相通。程颢倾向“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直觉体认,强调“识仁”“定性”;程颐则更注重“格物穷理”的渐进工夫,主张“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洛学重视心性修养与道德实践,但其严厉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在后世引发争议。

2. 关学(张载学派)

张载以“气本论”立说,认为宇宙由“太虚即气”构成,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二分,主张通过“变化气质”恢复本性。其《西铭》强调“民胞物与”的观,具有强烈的实践关怀。关学的独特性在于将宇宙论与学紧密结合,但因其理论体系较为抽象,传播范围不及洛学。

3. 闽学(朱熹学派)

朱熹整合二程洛学与周敦颐、张载的思想,构建了以“理气二元论”为核心的宏大体系。他主张“理在气先”,强调“格物致知”的认知路径,并通过《四书章句集注》确立理学经典体系。朱熹与陆九渊的“鹅湖之会”进一步凸显了理学内部“道问学”与“尊德性”的分歧,其学说后被钦定为官学。

争论焦点

本体论差异:洛学与闽学主张“理本论”,张载则坚持“气本论”。

心性工夫:程颢重直觉体悟,程颐与朱熹主渐进积累,张载强调实践转化。

学派互动:朱熹批判性吸收关学思想,但贬抑其气论;明代王廷相等则重新发掘张载学说以修正程朱理学。

三派之争推动理学向精致化发展,其影响贯穿元明清三代,直至近代新儒学仍可见其思想余绪。宋代理学的多元竞争格局,体现了儒家思想在回应佛道挑战时的创造性转化。

文章标签:理学

上一篇:徐铉南唐文坛领袖 | 下一篇:元朝皇后参政现象探析

宋金绍兴和议分析

宋朝韩世忠

宋金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朝在1141年(绍兴十一年)达成的一项重要和平协议,标志着宋金之间长期战争的阶段性结束。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分析:1. 背景与原因

宋代理学三派之争

宋朝张载

宋代理学三派之争主要指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洛学,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以及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亦称程朱理学)之间的思想分歧与辩证发展。这三派虽

苏洵政论文研究

宋朝苏洵

苏洵政论文研究是宋代文学与政治思想史交汇的重要议题。苏洵(1009—1066)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政论文以《几策》《权书》《衡论》为代表,体现了北宋

寇准澶渊定策

宋朝寇准

寇准澶渊定策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寇准在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南侵时,力促宋真宗亲征澶州(今河南濮阳),最终促成《澶渊之盟》的重大决策。这一事件

宋代理学三派之争

宋朝张载

宋代理学三派之争主要指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洛学,以张载为代表的关学,以及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亦称程朱理学)之间的思想分歧与辩证发展。这三派虽

张载为天地立心

宋朝张载

“为天地立心”是北宋理学家张载提出的著名“横渠四句”之首,出自其著作《张子语录》。这一思想深刻体现了宋儒的宇宙观和道德理想,需结合历史背景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