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镠立吴越王国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12 | 阅读:300次历史人物 ► 钱镠
钱镠(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杭州临安(今浙江杭州临安区)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建立者。他出身于地方豪强家庭,凭借军功崛起,最终在唐朝灭亡后的乱世中割据两浙,开创了吴越国。以下是关于钱镠立国的史实与分析:
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钱镠早年以贩盐为生,后投奔地方武装董昌麾下,因镇压黄巢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屡立战功,被唐廷授予都指挥使、杭州刺史等职。其军事才能与政治眼光使其逐渐掌控浙江西道(今浙江大部)的实权。
2. 董昌反唐与钱镠的抉择
895年,董昌在越州(今绍兴)称帝,建立“大越罗平国”。钱镠奉唐朝廷之命讨伐董昌,并于896年攻破越州,擒杀董昌。此战后,钱镠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镇东节度使,全面掌控两浙地区,为其立国奠定基础。
3. 吴越国的建立
907年朱温篡唐建梁(后梁),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钱镠审时度势,接受后梁册封为“吴越王”,正式建立吴越政权,定都杭州。虽名义上称臣于中原政权,实则保持高度自治,形成割据状态。
4. “保境安民”的治国方略
钱镠推行务实政策:
水利建设:组织修筑钱塘江海塘(“钱氏捍海塘”),治理太湖流域水患,促进农业发展。
发展经济:鼓励商贸,与日本、新罗及闽、南汉等国通商,杭州成为东南商贸中心。
文化兼容:保护佛教(如赞助灵隐寺扩建),支持文人学者,使吴越成为乱世中的文化繁荣之地。
5. “善事中国”的外交策略
钱镠深知吴越地狭兵弱,故终其一生向中原王朝(后梁、后唐)称臣纳贡,避免与强邻(如杨吴、南唐)直接冲突。其遗训“子孙善事中国”被后代遵从,使吴越国维持稳定至978年纳土归宋。
6. 历史评价与影响
钱镠统治时期是浙江地区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治水工程和城市营建为后世“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奠定基础。吴越国“纳土归宋”的和平统一模式,也减少了战争对江南经济的破坏。
钱镠的墓位于临安功臣山,至今仍有遗迹可考。北宋词人柳永《望海潮》中“钱塘自古繁华”的描写,部分源于吴越国时期奠定的繁荣基础。
文章标签:
上一篇:唐朝军事制度与藩镇割据 | 下一篇:宋朝科举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