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魏叔封于毕原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7-12 | 阅读:8326次
历史人物 ► 镐京

魏叔封于毕原一事,涉及西周时期的封国制度与地理分布,需结合文献与考古发现综合分析。

魏叔封于毕原

1. 魏叔的身份与分封背景

魏叔即毕公高,为周文王第十五子,《史记·魏世家》载“毕公高与周同姓”,属姬姓贵族。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毕公高因功受封于毕原(今陕西咸阳北),成为毕国始封君。其封地位于宗周(镐京)附近,属“畿内诸侯”,具有拱卫王畿的政治职能。

2. 毕原的地理与战略意义

毕原地处渭河北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周人兴起的重要农业区。《尚书·毕命》记载此地为“陵阪厎绩”,暗示其地形特征。考古发现的西周墓葬(如咸阳毕塬路墓葬群)证实该区域有高等级贵族活动。其地理位置临近丰镐,可控制东西交通要道,军事意义显著。

3. 毕国的历史演变

毕国在西周中后期逐渐衰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提到“毕、原、酆、郇,文之昭也”,显示其后裔仍存。春秋时期毕地属晋,战国时归魏,魏武侯曾“城安邑、王垣”,毕原可能已纳入魏国版图。汉代设毕县,属右扶风。

4. 文献与考古佐证

- 《竹书纪年》载“康王命作册毕”,反映毕氏在西周早期参与王朝事务。

- 陕西岐山出土的“大盂鼎”铭文提及“毕公”,证实其家族地位。

- 周原甲骨H11:83刻辞“毕公”字样,进一步印证其历史真实性。

5. 附:魏国与毕地的关系

战国魏国与毕地无直接继承关系,但魏氏先祖为毕公高后裔。《魏世家》称毕万“封于魏”,实为春秋时晋国大夫受封,属毕公家族旁支。后世混淆“魏叔”与“魏国”需注意区分。

文章标签:

上一篇:太康失国失政 | 下一篇:始皇封禅泰山

金文记录册命

西周甲骨文

金文是商周时期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礼制的重要实物文献。其中,记录周王对诸侯、臣属册命仪式的金文(如《大盂鼎》《毛

膳夫山鼎赏赐

西周贝币

膳夫山鼎赏赐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膳夫山鼎是西周晚期的重要青铜器,出土于陕西扶风县,铭文中记载了周王对膳夫“山”的赏赐。这一器物不仅是研究西周

魏叔封于毕原

西周镐京

魏叔封于毕原一事,涉及西周时期的封国制度与地理分布,需结合文献与考古发现综合分析。1. 魏叔的身份与分封背景 魏叔即毕公高,为周文王第十五子,《

青铜器鼎盛期

西周勾践

青铜器的鼎盛期主要指中国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300—前771年),其特征如下:1. 技术与工艺的成熟 商晚期以范铸法为核心,出现复合陶范技术,

魏叔封于毕原

西周镐京

魏叔封于毕原一事,涉及西周时期的封国制度与地理分布,需结合文献与考古发现综合分析。1. 魏叔的身份与分封背景 魏叔即毕公高,为周文王第十五子,《

虢仲虢叔分东西

西周镐京

"虢仲虢叔分东西"指的是西周时期周王室将虢国一分为二的史实。根据《左传》《史记》等文献记载,这一分封事件揭示了西周政治制度的核心逻辑:1. 分封背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