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董昌越州称大越帝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15 | 阅读:2148次
历史人物 ► 董昌

董昌越州称大越帝是唐末五代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在乾宁二年(895年)。董昌原为唐末浙东节度使,盘踞越州(今浙江绍兴),因野心膨胀自立为帝,国号“大越罗平国”,年号“顺天”。此举引发周边节度使的联合讨伐,最终被钱镠击败。

董昌越州称大越帝

背景与经过

1. 董昌的崛起

董昌早年参与浙东民变,因剿灭黄巢余部立功,被唐廷任命为义胜军节度使(后改称威胜军),控制越州、明州等地。他通过横征暴敛积累财富,逐渐萌生割据野心。

2. 称帝过程

乾宁二年(895年),董昌在越州称帝,自号“大越罗平国皇帝”,宣称受命于“天册老子”(道教神祇),并铸造“顺天元宝”钱币。其政权架构模仿唐朝,但统治残暴,迷信巫术,甚至以祭祀维持权威。

3. 各方反应

唐昭宗下诏削除董昌官爵,命钱镠讨伐。钱镠联合杨行密、顾全武等势力,以“忠唐讨逆”为名出兵。董昌因失去民心,部众纷纷倒戈,最终被钱镠部将顾全武俘虏,押赴杭州处斩(896年)。

历史影响

加速吴越:钱镠因平叛之功被唐廷封为镇海、镇东节度使,为日后建立吴越国奠定基础。

唐末割据缩影:董昌事件反映了晚唐藩镇蔑视中央、僭越称帝的乱象,类似案例还有李茂贞、王建等。

地方治理教训:董昌的迷信与暴政导致速亡,与钱镠“保境安民”政策形成对比,成为五代统治者借鉴的反面教材。

延伸知识

“罗平”来源:国号“罗平”可能取自浙东民间传说中的“罗平鸟”,象征祥瑞,董昌借此神话自身。

货币遗存:董昌铸“顺天元宝”钱存世极少,多为铁质,是研究唐末地方铸币的实物资料。

与黄巢关联:董昌早年参与镇压黄巢起义,其割据行为实际是黄巢之乱的后续连锁反应之一。

董昌称帝虽仅持续数月,但作为唐末江南地区的一次短暂割据尝试,深刻揭示了权力膨胀与合法性缺失的必然结局。

文章标签:越州

上一篇:鱼玄机诗才冠女冠 | 下一篇:苏轼赤壁赋千古

柴荣北伐与中途病逝之谜

五代十国柴荣

柴荣北伐与中途病逝是五代十国末期至北宋初年的重要历史事件,涉及后周世宗柴荣的军事战略、政治遗产及突然病逝的诸多谜团。以下从北伐背景、过程、病

周文育南梁名将

五代十国周文育

周文育是南朝梁时期的著名将领,字德施,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人,以勇猛善战著称,在南梁末年的动荡局势中屡立战功,是陈霸先早期创业的重要助力。

李嗣源平叛乱

五代十国李嗣源

李嗣源是五代后唐时期的重要军事将领和政治人物,在平定叛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是沙陀族人,原名邈佶烈,被后唐太祖李克用收为养子,成为其"义儿军"中

后周统一北方的努力

五代十国柴荣

后周统一北方的努力是中国五代十国末期的重要历史进程,对北宋最终完成统一奠定了关键基础。作为五代中最具实力的政权之一,后周在郭威和柴荣(周世宗

董昌越州称大越帝

五代十国董昌

董昌越州称大越帝是唐末五代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在乾宁二年(895年)。董昌原为唐末浙东节度使,盘踞越州(今浙江绍兴),因野心膨胀自立为帝,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