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修筑灵渠通航运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7-31 | 阅读:8388次
历史人物 ► 灵渠

灵渠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始建于公元前214年,由秦朝监御史禄(又称史禄)主持修建。它连通湘江和漓江两大水系,是沟通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咽喉要道,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跨流域人工运河之一。灵渠的修筑在军事、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修筑灵渠通航运

灵渠的修筑背景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略密切相关。为征服岭南地区,秦军需要解决后勤补给问题,尤其是粮食和兵员的运输。湘江和漓江虽然地理相近,但分属不同流域,水位差较大,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难以直接通航。史禄巧妙利用地形,在湘江上游开凿人工渠道,将湘江水引入漓江,同时设计了陡门(类似船闸的早期形式)调节水位差,确保船只平稳通行。这一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水利技术的高超水平。

灵渠的主体工程包括铧嘴、大小天平、陡门和渠道四大部分。铧嘴是建在湘江中的分水坝,呈“人”字形,将湘江水三七分流,七分经北渠回湘江,三分入南渠进漓江。大小天平是溢流坝,用于调节水量和排沙,设计上采用鱼鳞状石砌工艺,增强了抗冲击能力。陡门共设36处,通过启闭闸门分段抬高水位,使船只实现“爬梯式”航行。渠道总长约37公里,其中人工开凿段约10公里,其余利用自然河道改造而成。

从技术层面看,灵渠体现了多项创新:一是首创了“以闸蓄水”的航运技术,比欧洲船闸早1600余年;二是“人”字形分水坝兼顾了分流与排沙功能;三是选用松木桩基加固渠底,解决了渗漏问题。据《淮南子》记载,工程动用戍卒、囚徒等数十万人,采用“火焚水激”法开山凿石,反映了秦代强大的组织能力。

灵渠通航后,成为秦汉明清的岭南交通命脉。军事上,它保障了秦军平定百越,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亦依赖此渠运兵。经济上,唐代通过灵渠每年运输岭南海盐达50万石,宋代设立“灵渠司”专职管理航运。文化方面,它促进了中原与岭南的融合,客家移民、稻作技术、瓷器工艺均沿此通道南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盛赞其“巧夺天工”。

值得注意的是,灵渠的维护贯穿历朝历代。唐朝李渤重修陡门,改用巨石砌筑;北宋李忠辅发明“渠堰使”制度,形成系统的岁修规范;清代曾进行17次大修,现存遗迹多为光绪年间形制。2018年,灵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科学价值获得国际公认。

灵渠的影响远不止于古代,在现代仍具启示意义。它展现了环境适应型工程的智慧,如利用自然地势减少工程量;其“以柔克刚”的治水理念,与都江堰互为补充;作为“活态遗产”,至今兼具灌溉、旅游功能。郭沫若评价其为“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充分彰显了中国古代工程文明的卓越成就。

文章标签:

上一篇:三家分晋之变 | 下一篇:刘秀中兴汉室

推行郡县制改革

秦朝郡县制

郡县制改革的推行及其历史意义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由秦朝推行的一项重要行政制度改革,其核心在于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的郡县两级行政体系。这一制度

蒙毅执掌律法

秦朝蒙毅

蒙毅是秦朝著名的法律官员,其生平主要见于《史记·蒙恬列传》。作为将军蒙恬之弟,蒙毅深得秦始皇信任,担任上卿一职,直接参与国家律法的制定与执行。

秦朝灭亡之战

秦朝秦朝

秦朝灭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的终结。秦朝的崩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政治腐败、严刑峻法、大规模工程劳役

樗里疾智辅嬴稷

秦朝樗里疾

樗里疾(又名樗里子,嬴疾)是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名将,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历仕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三朝,以谋略著称,深得“智囊”之誉。他

修筑灵渠通航运

秦朝灵渠

灵渠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始建于公元前214年,由秦朝监御史禄(又称史禄)主持修建。它连通湘江和漓江两大

秦开凿灵渠

秦朝灵渠

秦开凿灵渠是中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由秦始皇时期为统一岭南地区而修筑。灵渠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境内,全长约37公里,连接湘江与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