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阁序章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22 | 阅读:8849次历史人物 ► 王勃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骈文名篇,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该文创作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是王勃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时的即兴之作,被誉为“初唐四杰之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骈文的巅峰之作。
一、创作背景
1. 历史场景:滕王阁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于永徽四年(653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王勃探父途经此处,适逢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竣工,大宴宾客。
2. 即兴成文:相传阎都督本欲让其女婿孟学士事先作序以夸耀才华,故意假意请宾客执笔。众人推辞,唯王勃提笔而就,阎都督初不悦,但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叹服。
二、文学特色
1. 骈文体裁:全文严格遵循四六骈偶句式,音律铿锵,工整。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以地理开篇,“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用典自然。
2. 意境壮美:写景部分尤为精彩,将江南秋景融入宏大时空:
-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描绘阁周山势;
-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展现动态画卷。
3. 情感转折:由盛景转入人生慨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抒发了不遇之情,最终以“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的豁达作结。
三、典故运用
文中化用大量典故,彰显王勃博学: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借历史人物喻自身际遇;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援引汉代贤士自况;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活用《庄子·逍遥游》表达志向。
四、历史评价与影响
1. 唐代反响:《唐才子传》记载此文令阎都督惊叹“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2. 后世地位:韩愈评“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清人吴楚材《古文观止》收录此序,成为骈文范本。
3. 文化符号:滕王阁因此文名扬天下,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历代重修碑刻必镌此序。
五、相关拓展
1. 王勃生平: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六岁能文,十六岁授朝散郎,后因擅杀官奴获罪,遇赦后渡海溺亡,年仅27岁。
2. 版本考据:现存序文末附有四韵八句诗,但学者考证可能为后人伪托,因王勃文集原貌已散佚。
3. 地理争议:序中“星分翼轸”涉及唐代天文分野学说,对应地上的豫章郡属吴楚交界,体现古人天地对应的宇宙观。
该文不仅是文学杰作,更浓缩了初唐士人的精神气象——既有六朝骈俪遗风,又开盛唐昂扬先声,其语言张力与生命哲思至今余响不绝。
文章标签: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