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白居易讽喻新乐府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22 | 阅读:5487次
历史人物 ► 白居易

白居易的讽喻新乐府是中唐时期诗歌革新的重要实践,其创作以《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为代表,鲜明体现了"文章合为时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这些作品通过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矛盾,兼具艺术性与政治批判性,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白居易讽喻新乐府

从历史背景看,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社会矛盾激化,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土地兼并等问题突出。白居易任左拾遗期间(808-810年),以谏官身份创作了大量讽喻诗,其新乐府延续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但进行了三点重要革新:一是确立"首章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结构,如《卖炭翁》结尾"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强烈对比;二是采用"其辞质而径"的通俗语言,如《杜陵叟》中"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的直白控诉;三是首创"新题乐府"概念,突破古题限制,《红线毯》《缭绫》等皆以当时社会现象命题。

在题材选择上,这些作品系统反映了中唐社会危机。《重赋》揭露两税法后的横征暴敛:"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宿紫阁山北村》直指神策军暴行:"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新丰折臂翁》通过自残避兵役的老农,批判天宝年间的穷兵黩武。值得注意的是,白居易的讽喻具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如《采地黄者》将"朱门家"与"白面郎"的奢靡与农民"采之将何用"的绝望并置,体现儒家民本思想。

艺术手法层面,白诗开创了"对比叙事"模式。《买花》中"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数字对比,《轻肥》里"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的宦宴与"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的并置,均通过强烈反差增强批判力度。这种手法明显影响了晚唐皮日休《正乐府》和宋代王禹偁《对雪》的创作。

从传播效果看,白居易自述"凡闻仆《贺雨》诗,众口籍籍,已谓非宜矣"。其讽喻诗因触及权贵利益而招致贬谪,但形成了"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的传播盛况。日本遣唐使将《新乐府》抄本带回,现正仓院文书《杂集》仍存《上阳人》等篇目,印证了其国际影响力。

这些作品的局限性在于,随着政治处境恶化,白居易后期转向"独善其身"的闲适诗创作。但不可否认,其讽喻新乐府开创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成为后世杜甫"诗史"精神与元稹"新题乐府"之间的关键纽带,对中唐文体文风革新具有典范意义。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将"新乐府辞"单列一类,正说明其在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文章标签:

上一篇:独孤皇后干政 | 下一篇:王审知治闽

白居易的社会批判诗歌及其时代意义

唐朝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是中唐时期最具现实主义精神的诗人之一,其社会批判诗歌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的动荡与矛盾。他的创作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安西都护府孤军守

唐朝吐蕃

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置的重要军政机构,自640年设立至8世纪末逐渐衰落,其“孤军坚守”的历史主要体现在唐王朝中后期内乱频发、西域与中原联系几近

白居易讽喻新乐府

唐朝白居易

白居易的讽喻新乐府是中唐时期诗歌革新的重要实践,其创作以《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为代表,鲜明体现了"文章合为时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这些

唐玄宗开元经济崛起之路

唐朝唐玄宗

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的经济崛起是中国古代史上"盛唐气象"的核心体现,其繁荣基础建立在多项制度革新、农业技术突破和社会治理优化的协同作用上。

白居易的社会批判诗歌及其时代意义

唐朝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是中唐时期最具现实主义精神的诗人之一,其社会批判诗歌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的动荡与矛盾。他的创作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

白居易讽喻新乐府

唐朝白居易

白居易的讽喻新乐府是中唐时期诗歌革新的重要实践,其创作以《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为代表,鲜明体现了"文章合为时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这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