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审知开闽国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5-25 | 阅读:6093次历史人物 ► 刘山甫
王审知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开国君主,生于唐咸通三年(862年),卒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字信通,号白马三郎,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他在唐末乱世中与兄长王潮、王审邽随王绪领导的“光寿军”南下福建,后取代王绪成为军队,逐步统一福建全境,建立了闽国政权,史称“开闽尊王”。
一、王审知崛起的背景
唐末黄巢起义(875-884年)导致中央政权衰落,各地藩镇割据。光启元年(885年),寿州屠户王绪率光州、寿州军民南逃,王审知兄弟加入其中。军队进入福建后,因王绪猜忌滥杀,王氏兄弟发动兵变,推举王潮为帅,王审知为副。此后兄弟二人通过联合当地豪族、击败范晖等割据势力,于景福二年(893年)攻占福州,逐步控制福建五州(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
二、闽国的建立与治理
1. 政治制度:
王审知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受封闽王,正式建立闽国。他沿用唐制设立州县,同时为笼络士人,大量任命中原南迁文士为官,如宰相翁承赞、节度判官刘山甫等。设立“四门学”培养人才,开创福建科举取士先河。
2. 经济举措:
- 扩建福州罗城、夹城,疏浚甘棠港(今宁德三都澳),发展海上贸易,与占城(越南)、三佛齐(印尼)等国有商贸往来。
- 推广占城稻等抗旱作物,鼓励垦荒,福建人口从唐末的9万户增至闽国后期的46万户。
3. 文化宗教:
- 资助刊刻《大藏经》,支持雪峰义存禅师在福州传法,奠定福建佛教“禅宗走廊”地位。
- 保护中原士族文化,王审知侄王延彬在泉州创办“招贤院”,聚集韩偓、崔道融等避乱文士。
三、历史地位与影响
1. 开发福建:
王审知执政29年间,福建从蛮荒之地发展为“海滨邹鲁”。泉州在其治下初现国际贸易港口雏形,为宋代“东方第一大港”奠定基础。
2. 族群融合:
通过“与土著通婚”政策,促进中原移民与闽越族融合。现存福州“闽王祠”及闽南“开闽三王”信仰,均反映其文化影响。
3. 政权延续:
王审知死后,诸子内斗导致闽国于945年被南唐所灭,但其家族分支在福建、台湾及东南亚至今繁衍数百万后裔,形成“开闽王氏”谱系。
四、考古与文献佐证
1958年福州发现王审知夫妇墓葬,出土的《琅琊郡王德政碑》详载其治闽功绩。《十国春秋》《资治通鉴》均记载其“节俭勤政,常衣绢素”,晚年因崇佛过度耗费国库。现存福州鼓山摩崖题刻“遗照碑”,为其子王延钧所立颂德碑。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