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徐霞客游记地理价值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古代地理学与文学融合的巅峰之作,其地理价值体现在多个维度,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1. 系统地记录喀斯特地貌 徐霞客对西南地区(尤以广西、贵州、云南为著)的石灰岩溶洞、峰林、地下河
时间 ► 2025-06-07 | 标签 ► 游记 | 历史人物 ► 徐霞客

[南北朝] 北朝魏分东西缘由探析

北朝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的历史进程,根源在于北魏末年的政治腐败、军事割据与社会矛盾的集中爆发。以下从多重维度探析分裂缘由及背景: 一、六镇之乱与统治根基动摇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施的汉化政策加剧了边镇
时间 ► 2025-06-06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高洋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的地理变迁

五代十国时期(907-979年)是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的动荡阶段,地理格局因政权更迭、军事争夺和人口迁移发生显著变化。以下从疆域变迁、行政区划、经济重心转移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政权割据与疆域变动 1. 中
时间 ► 2025-06-03 | 标签 ► 地理变迁 | 历史人物 ► 周南

[夏商] 夏代九州地理范围考辨

夏代九州的记载主要源自《尚书·禹贡》,但作为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约前2070—前1600)的历史存在长期依赖文献与考古的二重印证。由于缺乏直接文字记录,其地理范围存在学术争议,需结合文献学、考古学、历史
时间 ► 2025-05-31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徐州

[五代十国] 南平国的地理优势

南平国(907—963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荆南地区的政权,其地理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战略位置重要 南平国核心区域位于今湖北江陵一带,控扼长江中游,北接中原,南连湖南,东临吴越,西通巴蜀,是南北交
时间 ► 2025-05-28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赵匡胤

[西周] 召公奭分陕而治

关于“召公奭分陕而治”的历史事件,其核心是西周初期周公与召公对疆域的协同治理模式,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分权理念。以下从历史背景、具体内容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1. 历史背景 西周建立后,周成王年
时间 ► 2025-05-26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镐京

[明朝] 徐霞客游记地理考

《徐霞客游记》的地理价值 1. 地貌考察的里程碑:徐霞客系统记录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如广西、云南的溶洞、峰林),其描述的科学性远超同时代西方文献,被现代地质学视为早期岩溶研究的重要资料。 2.
时间 ► 2025-05-25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徐霞客

[春秋战国] 三家分晋始末考

"三家分晋"是春秋战国之际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重大转折。其始末可考述如下: 一、背景:晋国公室衰微与卿族崛起1. 曲沃代翼与公室内耗 晋国自前745年
时间 ► 2025-05-23 | 标签 ► 三家分晋 | 历史人物 ► 三家分晋

[春秋战国] 三家分晋与战国开端

三家分晋是春秋末期向战国时代过渡的重要历史事件,标志着周代封建制度的进一步瓦解和诸侯国兼并战争的加剧。晋国作为春秋五霸之一,长期称霸中原,但其内部卿大夫势力自晋文公改革后逐渐膨胀。至晋平公时,韩、赵、
时间 ► 2025-05-23 | 标签 ► 三家分晋 | 历史人物 ► 战国

[五代十国] 十国割据地理图志

《十国割据地理图志》主要聚焦五代十国时期(907-979年)中国南方与北方部分区域的割据政权地理分布及特点。这一时期中原政权更迭频繁,而南方九国加上北汉合称"十国",以下是各政权的地理概况及扩展分析:1. 吴越国(907
时间 ► 2025-05-21 | 标签 ► 地理图志 | 历史人物 ► 李昪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