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 韩非子法家先驱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学说以“法、术、势”为核心,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实践。作为法家先驱,他的思想源于对儒家、道家等学派批判性吸收,并融合了早期法家如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
时间 ► 2025-07-31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非子

[春秋战国] 法家先驱韩非子:法治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贵族,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学说以“法、术、势”为核心,为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作为法家先驱,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秦朝的政治实践,并通过
时间 ► 2025-07-30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韩非

[五代十国] 十国中的地方治理模式

十国时期(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割据政权在地方治理上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既有对唐代藩镇体制的继承,也有因地制宜的创新。以下是主要十国政权的地方治理特点及扩展分析: 1. 南
时间 ► 2025-07-30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孟昶

[五代十国] 王审知与闽国的治理

王审知(862-92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实际建立者和杰出统治者,被后世尊称为"开闽王"。其治理闽国的历史可从以下多角度展开分析:一、政权建立与巩固1. 军事崛起:王审知与其兄王潮原为固始县吏,唐末率义军入闽,于
时间 ► 2025-07-27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黄滔

[元朝] 元朝时期的西藏治理

元朝(1271—1368年)对西藏的治理标志着西藏历史上首次被正式纳入中央政权行政体系,其管理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是元朝治理西藏的主要特点和措施: 1. 政治整合与行政建置设立宣政院:1288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立宣政
时间 ► 2025-07-24 | 标签 ► 西藏 | 历史人物 ► 元朝

[清朝] 大清律例与社会治理

《大清律例》是清代的基本法典,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综合性成文法典,其内容继承并发展了历代律法的核心精神,同时融入了满洲民族统治的特色。《大清律例》通过法律条文的形式对社会治理进行规范和约束,体现了
时间 ► 2025-07-22 | 标签 ► 律例 | 历史人物 ► 清朝

[春秋战国] 慎到的法家智慧

慎到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以“势治”为核心,兼收黄老道家学说,形成独具特色的法家理论体系。以下从史实角度解析其思想要点及相关背景:1. 势治理论 慎到强调君主必须依靠“势”(权力与威势)
时间 ► 2025-07-22 | 标签 ► 法家 | 历史人物 ► 慎到

[清朝] 清代边疆治理策略

清代边疆治理策略是在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框架下逐步形成的系统性政策体系,核心目标包括领土巩固、族群整合与边疆开发。其治理模式融合了军事威慑、行政管理、文化包容和经济互动等多种手段,呈现出鲜明的多元性特征,
时间 ► 2025-07-21 | 标签 ► 边疆治理策 | 历史人物 ► 乾隆

[五代十国] 钱镠与吴越国的治理

钱镠(852-932)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立者,其统治时期(907-932)以精明的治理策略和务实的外交政策闻名,使偏居东南的吴越国成为当时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政权。以下从多个方面分析其治理特点: 一、政权建立与巩固
时间 ► 2025-07-21 | 标签 ► 钱镠 | 历史人物 ► 钱镠

[秦朝] 李斯与法家治国

李斯与法家治国李斯(约公元前280年—前208年)是战国末期至秦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师从荀子却最终成为法家思想的实践者。作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丞相,他将法家理论应用于国家治理,对秦朝的政治体制和法律制
时间 ► 2025-07-19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李斯

  • 1
  • 2
  • 3
  • 4
  • 5
  • 6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