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人物 >> 明朝 >> 李贽

李贽

► 李贽个人资料 ► 李贽历史事件 ► 李贽历史百科

(1527年11月19日-1602年5月7日),明朝福建省泉州晋江县人。初姓,名载贽,后改姓李,名,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曾用过的名号众多,除以上列举之外,还有笃吾、百泉居士、宏父、思斋、龙潭上人、龙湖叟、秃翁等。,是明朝颇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后被明朝政府及儒家迫害,被迫自刎,死后被泉州民众奉之为神,称“温陵先师”(温陵乃泉州旧称)。的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他提出“童心说”,强调真诚,鼓励人根据直觉,表达内在真实的自我。

主要成就: 童心说

代表作: 《续焚书》、《续藏书》、《藏书》、《

信仰: 佛教

六世祖: 林驽

出生地: 福建泉州府南门外

出生时间: 1527年11月23日

出身: 嘉靖

创作时期: 明朝中后期

原名: 林载贽

受影响于: 王阳明

国籍: 中国

墓葬:

墓葬地点: 今北京市通州区海子公园燃灯塔西侧

字号: 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

性别: 男性

施影响于: 袁宏道

族裔: 汉族

朝代: 明朝

死亡地点: 北京市

死亡时间: 1602 年

母语:

父母: 李钟秀

籍贯: 福建省

语言: 汉语

上一位:考槃馀事 | 下一位:李克用

李贽因异端思想被捕(1602年)

明朝李贽

李贽(1527—1602年)是明代晚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批评家,因其激进的思想和批判传统儒家道德的观念而被视为“异端”。1602年,李贽因“离经叛道”“

李贽的叛逆思想

明朝李贽

李贽(1527—1602),号卓吾,明代中后期思想家、文学家,其思想以尖锐批判传统儒学、倡导个性解放而著称,被后世视为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

李贽思想叛逆者

明朝李贽

李贽(1527—1602),号卓吾,明代晚期思想家、文学家,以其激进的反传统思想和叛逆精神著称,被后世视为中国思想史上的“异端”。他的思想挑战了当时占主

李贽的反传统思想

明朝李贽

李贽(1527-1602)是明代中后期具有反传统倾向的思想家,其思想以批判理学正统、倡导个性解放为核心,体现晚明社会转型期的思想突破。他的反传统思想主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