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起义
► 方腊起义个人资料 ► 方腊起义历史事件 ► 方腊起义历史百科
方腊之乱是指北宋末年在浙江、江苏一带的一次民变。宣和四年(1122年),此次民变被北宋朝廷镇压。
徽宗时,统治阶级奢靡无度,横征暴敛,加以辽、夏岁币贡输及“花石纲”的扰,致使江浙劳动人民生活陷入绝境。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方腊(又名方十三)遂利用秘密流行于当地的摩尼教组织贫苦农民和私贩茶盐之人数万,于宣和二年(1120年)秋,以“诛朱勔”为号召,发动起义。方腊自称“圣公”,建年号永乐,设置百官将帅,建立政权。十二月,首战息坑(今浙江淳安境)告捷,继取县城。后分兵连续攻克睦(今浙江建德梅城)、歙(今安徽歙县)、婺(今浙江金华)、衢(今浙江衢县)、处 (今浙江丽水)、杭(今浙江杭州)等六州六十余县,并一度攻至秀州(今浙江嘉兴)、信州(今江西上饶)等地区,队伍迅速发展到近百万人。
各地人民纷纷响应,教徒朱言、吴邦在兰溪(今浙江兰溪), 仇道人(裘日新)在剡县(今浙江嵊县),陈十四在方岩山(今浙江温岭县境),吕师囊在台...
别名: 方腊之乱
国家(政权): 北宋
地点: 浙江、江苏等地
时间: 1120 年 - 1122 年
结果: 宣和三年(1121)四月初二,衢州失守,义军将领郑魔王。十七日,婺州失陷。十九日,王禀部攻陷青溪县。方腊带领义军退守帮源峒。王禀、刘镇等各路宋军会合,层层包围帮源。二十四日,宋军发动总攻。义军腹背受敌,奋起抵抗,七万多人壮烈牺牲。方腊及其妻邵氏、子方亳(二太子)、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解往汴京,宣和三年(1121)八月二十四日
评价: 宣和二年(1120),方腊的揭竿而起,威震东南,攻占六州五十二县,动摇了大宋王朝。这场战乱给两浙路人口带来重大损失
起因: 宋徽宗时期,朝廷、官府贪得无厌地压榨人民,赋役繁重,“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