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建立前蜀的历程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30 | 阅读:5904次历史人物 ► 王建
王建建立前蜀的历程始于唐末藩镇割据的动荡背景下。他是河南舞阳人,早年因家贫投军,因骁勇善战逐步崛起。黄巢起义时,王建随忠武军镇压起义,后成为宦官田令孜的养子,被任命为利州刺史(今四川广元),由此进入蜀地。
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王建因与田令孜兄弟陈敬瑄(西川节度使)矛盾激化,遭到排挤。他联合东川节度使顾彦朗,以“清君侧”为名攻打成都,但初期未能攻克。经过数年拉锯战,王建于大顺二年(891年)攻占成都,驱逐陈敬瑄,被唐廷任命为西川节度使,实际控制四川大部。
此后十年间,王建逐步消灭蜀地割据势力:892年击败眉州刺史山行章,895年兼并东川节度使顾彦晖,897年吞并武定节度使拓跋思敬,901年攻占山南西道(今陕南)。至此,他基本统一巴蜀,形成割据政权。
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王建拒绝承认,并于同年九月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蜀”(史称前蜀),改元武成。他效仿唐制设立三省六部,重用文人(如韦庄、贯休),发展经济文化,使蜀中成为当时少有避乱繁荣之地。王建晚年猜忌功臣,913年其子王元膺发动兵变,王建改立幼子王衍为太子。918年王建病逝,王衍继位,但因昏庸导致前蜀20年后被后唐所灭。
补充背景:
1. 地理优势:蜀地易守难攻,王建凭借剑门关、长江三峡屏障抵御中原势力。
2. 经济基础:唐玄宗“安史之乱”后成都成为重要财赋来源,王建延续“扬一益二”的繁荣。
3. 文化政策:编纂《永昌历》,创立翰林画院,敦煌文献中存有前蜀印本历书实物。
4. 民族关系:招抚黔中、南诏少数民族,巩固西南边疆。
5. 历史评价:《十国春秋》称其“虽僭伪之主,亦有足称”,其陵墓“永陵”出土的二十四乐伎浮雕是唐代音乐制度的重要实证。
文章标签:
上一篇:长安城的世界地位 | 下一篇:《宋代茶叶经济与榷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