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疏议

► 唐律疏议个人资料 ► 唐律疏议历史事件 ► 唐律疏议历史百科

唐律疏议》,又称《律疏》,是指唐朝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编定的律文。由长孙无忌等十九人负责编定,永徽四年(653年)颁行。这取代了自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所编定的《武德律》及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所编定的《贞观律》,成为唐朝法典,且为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法典。

《唐律疏议》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成就,创造性的于律条之后附上注疏,使得“疏在律后,律以疏存”,被认为是中国法制史上之立法典范。由于礼与法在《唐律疏议》里之完美结合,使得由汉代肇始之“春秋决狱”方法至此终结。

《唐律疏议》精确名称应为《永徽律疏》,《唐律疏议》为后世对其之通称。宋元时称作《故唐律疏议》。

上一位:唐隆之变 | 下一位:托津

唐代法律制度与社会秩序维护

唐朝唐律疏议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维护对于当时的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唐代法律制度与社会

唐代婚姻门第观念

唐朝唐律疏议

唐代婚姻门第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结构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唐代虽然标榜开放包容,但婚姻仍受门第观念的深刻影响,尤其在士族与庶民之间界

唐代的邮驿与交通系统

唐朝唐律疏议

唐代的邮驿与交通系统是中国古代邮驿制度的鼎盛时期,在组织管理、网络覆盖和运行效率方面达到了空前水平。其体系以首都长安为中心,辐射全国,形成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