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按
► 巡按个人资料 ► 巡按历史事件 ► 巡按历史百科巡按,原本指巡行各地,按考视察。《新唐书》百官志:“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
巡按是明、清职官名,全称是巡按御史,明成祖永乐年间,派遣御史至各地巡视政情,称“巡按御史”,简称巡按,职权似汉朝之刺史。明代之巡按御史由监察御史中选出,最先由都察院挑选出两名候选人,再由皇帝钦点并重点面谈。每年八月巡按出巡天下,官制七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特权,“察吏安民之效,已见于二三百年者也。”
清初沿用明制,但巡按御史均系汉人担任,清人与蒙古人未能介入,多受满清权贵质疑。又“多受属员献媚,参劾无闻”,是以屡有兴废。顺治十八年(1661),永久废除巡按御史制度,这使得地方权力制衡的架构被打破,总督、巡抚权势趁机坐大。康雍乾时期,屡有臣僚奏请恢复巡按制度。清政府则通过密折制,试图弥补巡按御史废除后地方大吏监督缺失的影响,但终究是皇帝一人难敌全国性贪腐。乾隆中期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