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前841年-前782年),姬姓,名静,一作靖。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周厉王之子,在位46年。周宣王继位后,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军......详情
[西周] 膳夫山鼎彰赏赐
膳夫山鼎是西周晚期的一件重要青铜器,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器内铸有铭文8行81字,记录了周王对膳夫山的赏赐,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字学研究价值。以下从形制、铭文、历史背景及学术意义等方面展开分析:一、器物形制与年时间 ► 2025-07-07 | 标签 ► 赏 | 历史人物 ► 周宣王
[西周] 毛公鼎录王命辞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重要青铜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因铭文记载周宣王对毛公厝的册命而得名。其铭文共32行499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献价值。以下是关于"毛公鼎录王命辞"的详细考释时间 ► 2025-07-05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周宣王
[西周] 太史籀作大篆体
太史籀作大篆体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中的重要事件,其背景、内容及影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 历史文献记载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太史籀是西周宣王时期(约公元前9世纪)的史官,奉命编撰《史籀篇》,这是时间 ► 2025-07-04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周宣王
[西周] 周宣王中兴振朝纲
周宣王(前828年—前782年在位)是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其统治时期史称"宣王中兴",是西周由"国人暴动"后的衰败中短暂恢复的关键阶段。以下是基于《史记》《竹书纪年》等文献记载的历史脉络与具体措施:1. 政治整饬与权力时间 ► 2025-07-01 | 标签 ► 朝纲 | 历史人物 ► 周宣王
[西周] 南仲戍边御猃狁
"南仲戍边御猃狁"典出《诗经·小雅·出车》,反映西周时期周王室将领南仲率军抗击猃狁(先秦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即后世匈奴的先祖之一)的历史事件。根据先秦文献与考古发现,可对该事件作如下展开:1. 历史背景 猃狁是时间 ► 2025-06-28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周宣王
[西周] 共王灭密国惩不恭
“共王灭密国惩不恭”这一事件记载于《史记·周本纪》中,是西周时期周共王(公元前922—前900年在位)为维护宗法权威而采取的军事行动。以下从背景、经过、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一、历史背景 1. 西周分封制的隐患:周时间 ► 2025-06-24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周宣王
[西周] 毛公鼎铭文铸史
毛公鼎作为西周晚期青铜器的代表,其铭文具有极高的史学与文字学价值。该鼎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鼎内壁铸有32行499字铭文,是目前所见铭文最长的西周青铜器。其内容与历史背景可从以下多角度解析时间 ► 2025-06-20 | 标签 ► 毛公鼎 | 历史人物 ► 周宣王
[西周] 周宣王中兴复周礼
周宣王(?-前782年),名姬静,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在位约46年(前828年—前782年)。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宣王中兴”,是西周晚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复兴。 历史背景 周厉王时期(前877—前841年),因“时间 ► 2025-06-20 | 标签 ► 复周礼 | 历史人物 ► 周宣王
[西周] 郑桓公始封荥阳
郑桓公始封荥阳是两周之际的重要历史事件,标志着郑国的建立与周王室政治格局的变迁。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1. 周宣王后期政局:西周晚期王室衰微,宣王为巩固统治,分封庶弟姬友(郑时间 ► 2025-06-16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周宣王
[西周] 周宣王不籍千亩
周宣王“不籍千亩”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政治事件,记载于《国语·周语上》。这一事件反映了西周中晚期社会制度变革和礼制衰落的深层矛盾,具有以下几点历史内涵: 一、事件背景:藉田礼的礼制意义1. 藉田制度本质:西周实时间 ► 2025-06-16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周宣王
清朝阮元
明朝崇祯
元朝元仁宗
宋朝柳永
五代十国边镐
唐朝安禄山
南北朝高洋
隋朝王劭
晋朝王羲之
三国庞统
春秋战国老子
西周共和
夏商商朝
清朝广州十三行
明朝戚继光
元朝怯薛
宋朝欧阳修
五代十国韩熙载
唐朝唐朝
隋朝张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