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详情
[明朝] 永乐帝北伐蒙古
永乐帝北伐蒙古是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1402-1424年)对蒙古诸部发动的多次军事行动,旨在消除北元残余势力的威胁、巩固明朝北部边防,并拓展帝国影响力。这些战役体现了明朝鼎盛时期的军事力量和战略思想,也是中原王朝时间 ► 2025-07-17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朱棣
[明朝] 方孝孺忠烈拒诏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号逊志,浙江宁海人,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师从宋濂,以刚直忠烈闻名。建文年间任翰林侍讲学士,深受建文帝朱允炆信任。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攻入南京,命方时间 ► 2025-07-13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朱棣
[明朝] 朱棣靖难之变夺位(1402年)
朱棣的靖难之变(1399-1402年)是明朝初年一场决定性的皇位争夺战,其背景、过程与影响深刻地改变了明朝的政治格局。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起因1. 建文帝削藩政策 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继时间 ► 2025-07-12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朱棣
[明朝] 方孝孺十族之祸
方孝孺“十族之祸”是明初政治清洗中最为惨烈的案件之一,发生于靖难之役后。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即位,是为明成祖。方孝孺作为建文帝的核心谋臣拒绝合作,导致朱棣以“诛十族”的极端手段进行报复时间 ► 2025-07-09 | 标签 ► 方孝孺 | 历史人物 ► 朱棣
[明朝] 永乐大帝朱棣纪事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庙号初为"太宗",后由嘉靖皇帝改为"成祖"。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开创了明朝的鼎盛时期"永乐盛世"。以下是其重时间 ► 2025-07-06 | 标签 ► 朱棣纪事 | 历史人物 ► 朱棣
[明朝] 朱棣靖难夺位
朱棣的靖难之役是中国明朝初期一场影响深远的皇室内战,其本质是以“清君侧”为名发动的军事政变,最终导致建文帝朱允炆失位,燕王朱棣登基为永乐帝(1402—1424年在位)。以下是围绕这一事件的多角度分析: 一、历史背时间 ► 2025-06-23 | 标签 ► 朱棣 | 历史人物 ► 朱棣
[明朝] 朱棣北伐蒙古诸部
朱棣北伐蒙古诸部是明初重要的军事行动,体现了明朝对北方边疆的战略布局及与蒙古势力的长期博弈。朱棣在位期间(1402—1424年)共发动五次北伐,主要针对鞑靼、瓦剌等蒙古部落,目的是削弱其威胁、巩固边防并确立明朝时间 ► 2025-06-19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朱棣
[明朝] 永乐大帝朱棣传
永乐大帝朱棣传朱棣(1360—1424),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史称永乐大帝。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历经四年战争推时间 ► 2025-06-15 | 标签 ► 朱棣 | 历史人物 ► 朱棣
[明朝] 东厂西厂设立监察
关于明代东厂与西厂的设立及监察职能,其历史脉络与运作机制可系统阐述如下:一、机构设立背景与时间1. 东厂(永乐十八年,1420年) 明成祖朱棣为强化皇权、监控潜在政敌而设,驻地东安门北侧(故名"东厂")。其建立与"时间 ► 2025-06-09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朱棣
[明朝] 姚广孝辅佐朱棣
姚广孝(1335年-1418年),法号道衍,是明朝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谋略家,尤其在明成祖朱棣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一位身兼佛门高僧与世俗谋士双重身份的奇人,他的生平与靖难之役紧密相连,其政治智时间 ► 2025-06-08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朱棣
秦朝司马错
春秋战国郑国渠
西周周公
夏商大禹
清朝提督
明朝蓝玉
元朝元朝
宋朝陈亮
五代十国郭威
唐朝武则天
明朝明朝
宋朝岳飞
五代十国李嗣源
唐朝新修本草
隋朝刘焯
南北朝萧宝融
晋朝秦汉
三国曹操
汉朝赵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