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清朝 >> 详情

慈禧太后执政时期的“慈禧政变”

朝代:清朝 | 时间:2024-04-07 | 阅读:1744次
历史人物 ► 慈禧

慈禧太后是中国清朝史上位尊且权力庞大的女性,其执政时期被称为“慈禧专政”。然而,在慈禧太后晚年的时期,她面对着很多挑战和危机。其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所谓的“慈禧政变”。

慈禧太后执政时期的“慈禧政变”

慈禧政变发生在1900年,当时是清朝咸丰皇帝的儿子和慈禧太后的侄子、新帝光绪只有不到30岁。这个时期,中国正走向近代化,并面对着来自西方列强的日益增长的压力。同时,国内也有不少危机和挑战,包括洋务运动的失败、农民起义的不断发生、以及西北的战争与争端等等。在这个时候,慈禧太后开始感到她的权力和地位受到了威胁,因此决定采取行动。

慈禧太后的首要目标就是削弱她认为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一些重要官员。这些官员包括光绪帝身边的保守派大臣李鸿章左宗棠,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官员,如户部尚书张之洞魏源等等。慈禧太后通过密谋和策划,发动政变,将这些官员全部撤换下来。

慈禧太后在政变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首先利用她在宫廷中的权威,乘着光绪帝外出游玩的机会,将他的支持者群体一一清除。此外,她还利用护国军(守卫北京的保卫军队)的反派将领董福祥的力量,支持政变。最终,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签下了《戊戌变法诏》(即废除戊戌变法的诏书),为自己在政治上获得了更大的自治权。

慈禧政变虽然在当时取得了成功,但是它也为中国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和麻烦。一方面,政变削弱了对中国现代化改革的支持和推动力量,否定了继续进行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慈禧政变还加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和被动处境,削弱了清朝政府的控制能力,使得中国更加容易受到外来势力的侵犯和控制。

“慈禧政变”是清朝晚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它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和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慈禧太后在政变中获得了胜利,但是其后果却是灾难性的,这使得中国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面变得更加动荡和不稳定。

文章标签:政变”

上一篇:启蒙思想在明朝的传播 | 下一篇:夏商时期商朝第一位君主商均

王锡阐天文历法

清朝阮元

王锡阐(1628—1682),字寅旭,号晓庵,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著名天文学家、历算学家,是中国传统天文学向近代天文学过渡的关键人物之一。他生值明清鼎革

编纂四库全书

清朝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中国古代最大规模的丛书,由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令启动,历时十余年完成。其编纂背景、过程及影响涉及政治、文化、学术

预备立宪骗局

清朝申报

清朝末年的“预备立宪”是1906年至1911年间清廷推行的一系列宪政改革举措,但其最终被革命派和后世学界普遍视为一场“骗局”,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 拖

溥仪继位末代皇帝

清朝溥仪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全名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1908年12月2日在其叔父光绪帝去世后继位,时年仅2岁零10个月,由父亲醇亲王载沣摄政。

戊戌变法与维新运动

清朝慈禧

戊戌变法与维新运动是中国晚清时期由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推动的两场重要改革运动,两者在时间、内容和影响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以下从背景、内容、失败

慈禧挪用军费庆寿

清朝慈禧

慈禧太后挪用军费庆寿是晚清历史中备受争议的事件,主要涉及1894年甲午战争前后为筹办六十岁寿辰(1894年11月)而调用海军经费的行为。以下依据史实分点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