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毓(晋朝文学家)
朝代:晋朝 | 时间:2024-04-12 | 阅读:2622次历史人物 ► 卢毓
卢毓(798年-866年),字行叔,汉族,天水(今甘肃秦安)人,唐末、五代、北宋初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他是“晋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称“卢文靖”。
生平经历
卢毓是唐末、五代、北宋初期颇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他出身天水古道村卢家,幼时父亲去世,由母亲抚养成人。他早年曾经随从哥哥去蜀地求学,后来又随从姨夫李抱真学诗,其文章得到杜牧与李义山的赞赏。唐末时出仕朝廷,曾任京兆耕社的督学、扬州驿站的管勾,后因安禄山之乱逃亡,曾在奉天(今沈阳市)、本溪、辽阳等地任官,直至被北方的辽国所俘而流亡至东南地区。
赴闽
卢毓家道中落后,经历颇为坎坷,但不减他学问精深,文名扬四海。唐末时期,“四川、湖南两种文风,盛行未曾减弱。……文气雅、清新委酷,其列有程志节、范凝、黄滔、袁去华”,而在他们之外,赴闽求访福建学者罕有,卢毓便是其中一位。他先是到福州觐见福建节度使原鹤主,而后便留在漳州半岛附近的道宗岩上,终老岩坛。
文化成就
卢毓文学精华在散文,而《卢文靖集》中有散文作品300余篇,诗词300首。卢毓的散文风格具有亲切、细腻、深刻的特点,装点详实,丰润灵动,不拘泥于形式,结构松散,不同于当时主流的更正文体。
卢毓的代表作品《道说》即为这一特点的最为典型体现,在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道说》深入浅出地阐发道家哲学,极富启示意义,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卢毓的诗歌文章受唐代文学的影响较大,其中以咏形写性、自然写意为最大特征。《楚江晚泊》、《泊船瓜洲》、《登高》等作品,仍较丰富地反映了晋文化的特点。
卢毓因好学、较有公正性而被人称道,杜牧认为“风尚已严,载屦咏仪有以阔之,而临拜之音又是”;苏轼也曾赞叹他“似向彼痴耿古隐,铁汁a,人闻必嗽,而不一味贲牢”。在《太原志》中,卢毓更是被称为:“以至情则俭,以悌孝者服;以好礼则恭,以才智者让;以深腹则夷,以文辞者骇。”
近现代研究
20世纪60年代后,有大量重要的卢毓文献被发现、研究、整理和出版。这些文献包括《卢文靖集》,《卢文靖外集》,《卢州卢氏家谱》等。其中,《卢文靖集》与《卢州卢氏家谱》是研究卢毓思想和文学特点的重要史料,对于全面了解唐末、五代文化特点、历史背景以及卢毓思想、文学和人物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卢文靖对中国文化、哲学和思想的研究,以及对于散文、诗歌的创作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不仅是“晋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较为杰出的文化人士之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文章标签:文学家
上一篇:曹魏曹丕临终,传位曹植,政局动荡 | 下一篇:北魏孝昌帝推行科举选拔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