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玄奘:西行求真法师

朝代:唐朝 | 时间:2024-04-12 | 阅读:4860次
历史人物 ► 玄奘

玄奘(602年-664年),全名玄奘三藏法师,是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佛教高僧、翻译家。他以西天取经闻名于世,被誉为“西行求真法师”。玄奘的一生奋斗在求取佛法真经的道路上,开创了中国佛教翻译的新纪元,对中国佛教教义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玄奘:西行求真法师

玄奘的生平

玄奘出生于陕西渭南,幼年善于学习,聪颖过人。他从小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多次梦到自己穿越河山来到佛国。17岁时,玄奘削发出家,开始了他的出家修行之路。

玄奘的求法之路始于对佛教经典的渴望。他深知中国佛教经典与印度正宗佛教经典之间存在的差异,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玄奘决心前往印度取经。他历经艰险,最终于627年离开长安,踏上了西行之路。

西行求法

玄奘西行求法,历时17年,跋涉万里。他历经沙漠、草原、山川,跨越险阻,身历千难万险,始终怀揣一颗求真求法的诚心。他先后到达了印度的多个佛教圣地,学习佛教经典,拜访名师高僧,广结善缘。

期间,玄奘曾在那烂陀寺师从名僧“尸罗缚多”(音译),长达三年时间刻苦钻研佛经,传承正统的南传佛教思想。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他辗转访问了印度各地,学习了大量的佛经,结识了许多印度高僧。

玄奘在西天求法的过程中,不仅收集了大量的佛教经典,更是学习了印度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为将佛教带回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佛经翻译

玄奘回到长安后,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翻译工作。他创立了佛经翻译院,亲自带领团队,对带回的大量佛典进行翻译和整理。他将印度带回的佛教经典逐一翻译成汉文,为中国佛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玄奘一生翻译了大量的佛经,最著名的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涅槃经》等。这些翻译不仅在当时推动了佛教的发展,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素材。他的翻译工作使得印度佛教思想得以传播,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影响与成就

玄奘的西天取经之行不仅仅是一次求法之旅,更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事件。他将印度的佛教思想引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玄奘以其卓越的学术造诣和无私的精神境界,为中国佛教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是中国佛教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影响力超越了时代的局限,至今仍然激励着世人不断探求真理和智慧。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杨素孙:隋朝宰相 | 下一篇:窦建德:五代十国时期大梁(后来的北宋)著名军阀

柳公权楷书名世

唐朝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与颜真卿并称“颜筋柳骨”,其楷书以骨力遒劲、法度森严著称,成为

太平公主弄权

唐朝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李旦的妹妹。她作为唐朝历史上最具政治影响力的公主之一,其弄权行为

韦后乱政被诛杀

唐朝李显

韦后乱政是唐中宗李显统治时期的重要政治事件。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企图效仿武则天称帝,最终引发李隆基与太平公主

张旭狂草醉酒

唐朝张旭

张旭(约675年-约750年),字伯高,唐代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与怀素并称“颠张狂素”。他以狂草闻名于世,其书法风格奔放不羁,尤以醉酒后创作

玄奘西行取经弘法

唐朝玄奘

玄奘西行取经弘法是中国佛教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其历史背景、行程细节及影响均具有深远意义。以下依据《大唐西域记》及《大慈恩寺三藏法

玄奘西行取经路

唐朝玄奘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因深感当时汉传佛经的不足,决心西行求法,前往天竺(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