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顿弱游说列国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15 | 阅读:6532次
历史人物 ► 顿弱

顿弱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善用谋略游说列国,其事迹虽不如苏秦张仪显赫,但《战国策》等史料仍保留了他的部分活动记载。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分析:

顿弱游说列国

1. 身份与背景

顿弱出身不详,活跃于战国中后期,以“无官爵、无封地”的布衣谋士身份周旋于诸侯之间。据《战国策·秦策》记载,他曾被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召见,提出“资费弱韩”之策,建议以重金收买韩国权臣,削弱其抵抗能力,为秦灭韩铺路。

2. 主要游说策略

利用列国矛盾:顿弱擅长分析诸侯间的利益冲突。例如,他建议秦国利用魏国对楚国扩张的恐惧,联合魏国孤立楚国,分化六国合纵。

经济战手段:主张通过贿赂敌国权臣(如韩国的成阳君)、散布谣言等方式内部瓦解敌国,这种“间其君臣”的策略直接影响战国后期的兼并进程。

虚实结合的外交辞令:在游说中常以夸大秦国军力为威慑,同时以“存亡继绝”为诱饵,使小国在臣服与抵抗间摇摆。

3. 与秦国的关系

顿弱虽非秦国正式客卿,但其策略被秦王政部分采纳。他提出“散六国之从(纵)”的方针,与李斯远交近攻”形成互补。但因其主张过于依赖阴谋手段,未如范雎、尉缭等获得长期重用。

4. 历史争议与评价

《史记》未为顿弱立传,其事迹散见于他人传记或策书,学者推测可能因其策略的“非道德性”被后世淡化。

东汉王充《论衡》批评顿弱之术“刻深寡恩”,反映了儒家对其权谋思想的否定。

现代学者则注意到其对情报战的早期实践价值,认为其策略加速了秦统一进程。

扩展知识:战国谋士的生存逻辑

顿弱的案例折射出战国底层士人的晋升途径。他们无世族根基,只能以“奇计”打动君主,其策略往往激进且高风险。同时期类似人物如姚贾(以离间赵、齐知名),均体现了“一策可抵千军”的战国特色政治生态。考古发现的秦国《诅楚文》中提及“绊以顿刃”,或间接印证顿弱活动对列国关系的实际影响。

文章标签:

上一篇:晏子使楚显才智 | 下一篇:匡衡凿壁偷光读

推行郡县制改革

秦朝郡县制

郡县制改革的推行及其历史意义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由秦朝推行的一项重要行政制度改革,其核心在于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的郡县两级行政体系。这一制度

蒙毅执掌律法

秦朝蒙毅

蒙毅是秦朝著名的法律官员,其生平主要见于《史记·蒙恬列传》。作为将军蒙恬之弟,蒙毅深得秦始皇信任,担任上卿一职,直接参与国家律法的制定与执行。

秦朝灭亡之战

秦朝秦朝

秦朝灭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的终结。秦朝的崩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政治腐败、严刑峻法、大规模工程劳役

樗里疾智辅嬴稷

秦朝樗里疾

樗里疾(又名樗里子,嬴疾)是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名将,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历仕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三朝,以谋略著称,深得“智囊”之誉。他

顿弱谋士助秦外交

秦朝顿弱

顿弱是战国末期秦国著名的谋士,以其卓越的外交策略为秦国的统一大业提供了重要支持。他的主要贡献和外交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离间六国 顿

顿弱游说列国

秦朝顿弱

顿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善用谋略游说列国,其事迹虽不如苏秦、张仪显赫,但《战国策》等史料仍保留了他的部分活动记载。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分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