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灭楚请田宅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7-04 | 阅读:2996次历史人物 ► 王翦
王翦灭楚请田宅一事出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是秦国灭楚战争中的关键事件,生动反映了王翦的政治智慧与秦国的军事战略。其背景及内涵可从以下几点展开:
1. 历史背景
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召集将领商议灭楚之策。年轻将领李信声称"二十万足矣",而老将王翦坚持"非六十万不可"。秦王采纳李信意见,结果秦军大败。嬴政亲赴频阳向王翦谢罪,王翦最终率六十万大军出征。
2. 请田宅的政治谋略
王翦出征前多次向秦王索要良田美宅,甚至在行军途中仍派使者回咸阳讨封赏。其目的有三:
消除秦王猜忌:六十万大军几乎占秦国全部兵力,王翦通过表现贪图小利来彰显无政治野心,避免重蹈白起被诛的覆辙。
安定军心:公开讨赏的行为向将士传递"秦王必将厚待功臣"的信号,增强部队士气。
政治自保:秦王多疑,王翦主动暴露"贪财"的弱点,使君主感到可控,符合韩非子"主卖官爵,臣卖智力"的权术思想。
3. 灭楚战争始末
战术特点:王翦采用"坚壁固守"策略,楚军屡次挑战皆不应战。待楚军东撤时突袭,在蕲(今安徽宿州)以南彻底击溃楚军,项燕自杀(一说)、楚王负刍(前223年)。
战后处置:秦在楚地设九江、会稽等郡,同时迁徙关中之民充实新占地区,推行郡县制。
4. 延伸分析
秦军编制:六十万大军需动用全国半数以上青壮年(据《商君书》记载,秦全民皆兵),反映秦国强大的动员能力。
封赏制度:王翦最终获封武成侯,其子王贲亦为灭齐功臣,秦统一后王氏家族地位显赫,但史未载其田宅具体处置情况。
历史对比:类似自污求存的策略在后世屡见,如萧何"强买民田"、郭子仪"奢靡自污",皆源于君主专制下功臣的生存困境。
5. 史料辨析
《史记》记载凸显王翦的"道家智慧"——"柔弱胜刚强"。但1975年睡虎地秦简出土显示,秦军确有严格论功行赏制度,王翦请赏可能也包含实际利益诉求。近年学者指出,秦将蒙恬灭齐时也有类似行为,或为当时将领通行做法。
这一事件深刻揭示了秦统一进程中军事扩张与政治权谋的复杂互动,既是个人生存智慧的体现,也是中央集权制度下君臣关系的典型缩影。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