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王翦灭楚建功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16 | 阅读:9322次
历史人物 ► 王翦

王翦灭楚是战国末期秦国统一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展现了王翦作为军事家的卓越才能。以下从背景、过程、战术特点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王翦灭楚建功

一、背景与战前博弈

1. 秦国战略布局

-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秦已灭韩、赵,燕国残部退守辽东,唯楚国实力尚存。楚当时据有江淮流域,号称"带甲百万",是秦东进的最大障碍。

- 秦王最初轻敌,询问年轻将领李信需多少人马灭楚,李信答"二十万足矣"。而老将王翦坚持"非六十万不可",遭秦王贬斥。

2. 李信初战失利

- 李信率20万秦军攻楚,初期连破鄢、郢(今湖北江陵),但楚将项燕项羽祖父)采取诱敌深入战术,尾随秦军三日三夜后突然反击,大破秦军于城父(今安徽亳州),秦被迫撤退。

二、王翦复出与灭楚之战

1. 秦王改弦更张

-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嬴政亲赴频阳请王翦复出,接受其60万大军的请求,并主动道歉:"寡人不用将军谋,果辱秦军。"

2. 王翦的沉稳战术

- 持久消耗:王翦至楚境后筑垒固守,拒不出战。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始终"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甚至组织投石、跳远等比赛以麻痹敌军。

- 切断后勤:秦军派骑兵袭扰楚军粮道,导致楚军补给困难,士气渐衰。

- 致命一击:待楚军东撤时,王翦突然命精锐追击,在蕲(今安徽宿州)大败楚军,项燕自杀。次年(前223年),秦军攻破寿郢,俘楚王负刍,楚亡。

三、战术与后勤创新

1. 心理战运用

- 王翦出征前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行军途中又五次派使者回朝索要赏赐,以此向秦王表明自己"无政治野心",消除君主猜疑。

2. 后勤保障

- 60万大军每日耗粮约6万石,王翦通过秦国"驰道"运输系统(秦国标准化道路网络)和敖仓等粮储基地维持供给,"士含哺而斗"凸显后勤优势。

四、历史意义

1. 加速统一进程

- 灭楚后,秦国再无强敌,仅用四年(前223-前221年)即灭燕、齐,完成统一。楚国贵族项梁、项羽日后反秦,正因楚地反秦意识最强,侧面反映灭楚之战的艰巨性。

2. 军事思想传承

- 王翦的"以逸待劳"战术被后世推崇,明末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评价:"王翦之度楚,可谓老成持重。"

3. 政治启示

- 此战凸显秦王政善于纠错、用人不疑的魄力,以及王翦"自污"以保全的政治智慧,成为君臣关系的典范案例。

文章标签:

上一篇:孟子宣扬仁政之路 | 下一篇:马援征交趾立铜柱

推行郡县制改革

秦朝郡县制

郡县制改革的推行及其历史意义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由秦朝推行的一项重要行政制度改革,其核心在于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的郡县两级行政体系。这一制度

蒙毅执掌律法

秦朝蒙毅

蒙毅是秦朝著名的法律官员,其生平主要见于《史记·蒙恬列传》。作为将军蒙恬之弟,蒙毅深得秦始皇信任,担任上卿一职,直接参与国家律法的制定与执行。

秦朝灭亡之战

秦朝秦朝

秦朝灭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的终结。秦朝的崩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政治腐败、严刑峻法、大规模工程劳役

樗里疾智辅嬴稷

秦朝樗里疾

樗里疾(又名樗里子,嬴疾)是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名将,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历仕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三朝,以谋略著称,深得“智囊”之誉。他

王翦灭楚

秦朝王翦

王翦灭楚是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的关键战役,发生于公元前224年至前223年。这一战役标志着楚国这一南方大国的覆灭,为秦统一中国扫除了重要障碍。

频阳王翦归隐

秦朝王翦

频阳王翦归隐是秦朝名将王翦在功成名就后选择急流勇退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古代将领在政治智慧与个人安危之间的权衡。 王翦是战国末期秦国杰出的军事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