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阳王翦归隐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7-28 | 阅读:3665次历史人物 ► 王翦
频阳王翦归隐是秦朝名将王翦在功成名就后选择急流勇退的历史事件,体现了古代将领在政治智慧与个人安危之间的权衡。
王翦是战国末期秦国杰出的军事家,辅佐秦始皇吞并六国,尤其在灭楚之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计划攻楚,最初启用年轻的李信为将,结果秦军大败。嬴政转而请老将王翦出山,王翦提出需六十万大军方能取胜,并多次向秦王索要田宅赏赐以表无政治野心,最终成功灭楚。
战后,王翦深知功高震主的危险,主动交还兵权,归隐频阳(今陕西富平)。这种选择与同期名将如白起、蒙恬的悲惨结局形成鲜明对比:
1. 保全家族:秦国以严刑峻法著称,王翦通过自污(如索要赏赐)降低秦王猜忌,使其家族得以善终。
2. 政治传统:秦朝建立后大肆清算功臣(如吕不韦、李斯),王翦的归隐符合"狡兔死,走狗烹"的权谋逻辑。
3. 历史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其"不能以老宿将而骄主",突显其处事智慧。
补充背景:
王翦之子王贲继续为秦效力,灭齐完成统一,家族成为秦汉之际的军事世家。
汉代名将王离(王翦之孙)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暗示军事世家的衰落。
频阳作为王氏封地,出土的秦代兵器铭文证实了其家族地位。归隐本质是王翦在集权体制下的生存策略,这一案例成为后世功臣效仿的典范。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