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毛公鼎记载册命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8-03 | 阅读:2656次
历史人物 ► 周宣王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著名的青铜器,约铸造于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8—前782年),因鼎内铭文记载了周王对重臣毛公的册命而备受史学界关注。其铭文共32行499字,是目前所见最长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内容涉及西周政治制度、册命仪式、权力分配等核心议题,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毛公鼎记载册命

一、铭文记载的册命内容

1. 册命背景:铭文开篇记述周宣王面临“四方大纵不静”的动荡局势,为巩固统治,重申毛公的权责,赋予其统辖百官、管理王畿内外的权力。

2. 册命程式

- 宣王训诰:周王以“丕显文武”开篇,追溯先祖功绩,强调毛公需效法先贤。

- 职权授予:明确毛公可“摄司公族与三有司”(统领宗族及司徒、司马、司空),并有权颁布政令、调动军队。

- 赏赐器物:赐予秬鬯(祭祀用酒)、玉器、车马等,象征政治权威的合法化。

3. 政治意图:通过册命强化毛公作为“辅弼重臣”的地位,反映西周晚期王室依赖世族大臣应对内外危机的局面。

二、册命仪式的历史意义

1. 礼制实证:铭文详细记载了“受册—拜稽首—对扬王休”的流程,与《周礼》所述册命仪式高度吻合,证实西周官僚体系的规范性。

2. 权力结构:毛公获权“专命于外”,表明西周晚期中央对地方的管控逐渐依赖世族,预示诸侯权力膨胀的趋势。

3. 文体特征:铭文采用“训诰体”,兼具公文程式与文学色彩,为研究西周官方文书提供了范例。

三、延伸知识

1. 毛公身份考据:学者推测毛公可能是宣王叔父毛班,见于《竹书纪年》,其家族为姬姓分支,世代担任王室要职。

2. 与《尚书》对比:铭文用语与《文侯之命》相似,反映西周册命文书的共通模板。

3. 青铜器断代价值:毛公鼎的形制(蹄足、腹饰环带纹)与铭文字体(遒劲端庄),为西周晚期青铜器断代提供了标尺。

毛公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铭文不仅是研究西周政治史的一手材料,更展现了青铜器作为“权力文本”的独特功能,体现了“铭功记事”与礼乐制度的深层关联。

文章标签:

上一篇:楚国文化繁荣诗歌起 | 下一篇:秦朝驰道连天下

料民太原统计户

西周周宣王

"料民太原统计户"这一表述涉及中国古代户籍统计制度,其核心是官府对太原地区人口的调查与登记。这一做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刻的制度渊源和社会意义,以

毛公鼎记载册命

西周周宣王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著名的青铜器,约铸造于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8—前782年),因鼎内铭文记载了周王对重臣毛公的册命而备受史学界关注。其铭文共32行499字,

伐猃狁固北疆防

西周周宣王

“伐猃狁固北疆防”这一主题涉及先秦时期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猃狁之间的军事冲突及边疆防御策略。猃狁是西周至春秋早期活动于今陕西北部、内蒙古河

辛甲大夫谏纣王

西周周武王

辛甲大夫谏纣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著名典故,主要记载于《史记·殷本纪》和《尚书》的部分篇章中。辛甲是商朝末期的大臣,以直言敢谏著称,而纣王则

料民太原统计户

西周周宣王

"料民太原统计户"这一表述涉及中国古代户籍统计制度,其核心是官府对太原地区人口的调查与登记。这一做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刻的制度渊源和社会意义,以

毛公鼎记载册命

西周周宣王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著名的青铜器,约铸造于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8—前782年),因鼎内铭文记载了周王对重臣毛公的册命而备受史学界关注。其铭文共32行499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