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周共王密康公灭国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6-21 | 阅读:4971次
历史人物 ► 西周国

周共王时期密康公灭国的事件,主要见于《史记·周本纪》的简略记载。以下是基于史料和研究的综合解析:

周共王密康公灭国

背景与事件始末

1. 周共王的政治环境

周共王(西周第六位君主,约前10世纪在位)时,西周国力由盛转衰,诸侯逐渐坐大。共王为强化王权,曾削减贵族封地以充实国库(《竹书纪年》载“共王能庇昭、穆之阙”),这引发部分诸侯不满。

2. 密康公的罪行

密国(今甘肃灵台一带)国君康公因“不献三女”被灭。《史记》载,共王游泾水时,密康公随行,有三名女子投奔密康公。其母劝他将女子献给周王,但康公拒绝。共王以此为借口,以“违抗王命”为由发兵灭密。

3. 深层次原因

- 周王的威慑策略:灭密实为共王打击不听命诸侯的典型案例,意在震慑其他诸侯。

- 母权干预的隐喻:密康公之母的谏言(见于《列女传》)反映西周贵族女性在政治中的间接影响力,而康公的违逆可能被视为对宗法礼制的挑战。

历史争议与扩展

1. 史料矛盾

《国语·周语》称“密须氏自亡”,与《史记》记载不符。有学者推测密国或因内乱崩溃,周王借机兼并。

2. 地理与考古佐证

1970年代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早期密国青铜器(如“密须鬲”)证实其存在,但灭国后遗民可能迁至河南新密,成为后世“密姓”起源之一。

3. 礼制冲突的解读

拒绝献女本质是破坏“诸侯贡赋”制度。西周时,诸侯需定期向王室进贡财物、人口,违者可能被治罪(《周礼·大司徒》)。

后续影响

密国灭亡后,其地被周王室直接掌控,成为周人西北边疆的重要据点。此事反映了西周中期王权与诸侯博弈的加剧,为后来的“国人暴动”和诸侯离心埋下伏笔。

文章标签:

上一篇:微子奔周弃商投贤 | 下一篇:西门豹治邺破巫风

虞公封唐承夏祀

西周

“虞公封唐承夏祀”这一表述涉及上古时期的传说与早期国家形成阶段的封邦建国制度,需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进行剖析: 一、文献记载溯源1. 《史记·五

姜太公渭水垂钓

西周周文王

姜太公渭水垂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姜太公即姜尚,又名吕尚,是周文王、周武王时期的重要谋士,后来成为齐国的开国君主

封韩侯镇北方边

西周李广

封韩侯镇北方边这一历史事件,需结合秦汉之际的边疆治理与军事策略来分析。韩信作为汉初名将,其封地与北方边防的关系体现了汉王朝对边疆的战略布局。

宣王中兴复王权

西周千亩之战

"宣王中兴复王权"指的是周宣王在位期间(前827年—前782年)整顿朝纲、恢复周王室权威的历史事件。作为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宣王在父亲周厉王"国人暴动"导致

周共王密康公灭国

西周西周国

周共王时期密康公灭国的事件,主要见于《史记·周本纪》的简略记载。以下是基于史料和研究的综合解析: 背景与事件始末1. 周共王的政治环境 周共王(西

秦灭东周之战

春秋战国西周国

秦灭东周之战是战国末期秦国兼并东周政权的重要军事行动,标志着周王室最后政治象征的终结。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周王室的衰微:东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