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晋朝 >> 详情

陶侃运甓励志传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7-24 | 阅读:1612次
历史人物 ► 桓温

《陶侃运甓励志传》源于《晋书·陶侃传》记载的东晋名将陶侃励志典故,展现了其勤勉自律的品格与居安思危的智慧。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解析:

陶侃运甓励志传

1. 典故核心

陶侃任广州刺史时,因岭南政局平稳,担忧安逸消磨意志,遂每日黎明将百余块砖从屋内搬到院中,傍晚再搬回。旁人疑惑,他解释道:“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通过“运甓”(搬运砖块)保持体能与心志,为收复中原作准备。此事成为后世“运甓”或“运甓翁”的典故来源。

2. 历史背景

陶侃出身寒门,凭借军功升至荆州、广州刺史。当时东晋偏安江南,北方陷于五胡乱华。陶侃心怀北伐之志,却受制于王敦、苏峻之乱等内耗。广州相对安定,他借此韬光养晦,以“运甓”磨砺自身,体现其未雨绸缪的政治远见。

3. 思想内涵

自律精神:陶侃奉行“圣人惜分阴”的时间观念,常言“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忧患意识:其行为暗合《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具象化劳动保持战争警觉。

身体力行:作为将领,他反对清谈玄学,主张“民生在勤”,亲自参与造船、囤积木屑等实务,被誉“综理微密”。

4. 延伸影响

文学化用:南宋陆游“运甓调甘君自勉”以陶侃喻友人勤政;明代张岱《夜航船》将其列为励志典范。

军事教育:明代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援引陶侃故事,强调将领需保持常态训练。

现代启示:管理学领域常用“运甓效应”比喻通过微小行动维持长期目标驱动力。

5. 史实辨析

《晋书》未记载陶侃最终北伐,但其镇守荆楚时积蓄军粮、修缮兵器,为后继者桓温北伐奠定基础。其子陶瞻战死后,更以“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为遗训,家族三代皆以军功显赫。

陶侃的形象在唐宋后逐渐符号化,成为砥砺心志的文化图腾。元代《二十四孝》虽未收录其事,但民间常将其与“闻鸡起舞”的祖逖并提,构成“励志双璧”。清代曾国藩日记中多次提及陶侃,效仿其“不以闲寂而堕厥心”的处世哲学。

文章标签:

上一篇:赫连勃勃筑统万 | 下一篇:杨素功高震主

贾南风乱政秘闻

晋朝贾南风

贾南风(257-300),西晋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以阴狠毒辣、干预朝政著称,其乱政行为直接引发了“八王之乱”,加速了西晋灭亡。以下是关于贾南风乱政的

桓彝战死殉国

晋朝桓彝

桓彝(276年-328年),字茂伦,东晋重要军事将领,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出身谯国桓氏,是桓温之父。他在东晋初年的政治动荡中以身殉国,成为忠烈

傅玄谏诤录

晋朝傅玄

《傅玄谏诤录》的史实考述 傅玄(217—278),字休奕,西晋初年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以直言敢谏著称。其谏诤言论多见于《傅子》及《晋书》等史籍

赫连勃勃建夏

晋朝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刘勃勃,字屈孑,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辰之子,是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的建立者。他凭借政治谋略与军事才能,在混乱的北方政局

陶侃运甓励志传

晋朝桓温

《陶侃运甓励志传》源于《晋书·陶侃传》记载的东晋名将陶侃励志典故,展现了其勤勉自律的品格与居安思危的智慧。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解析: 1. 典故核

桓温:晋朝中后期的权臣与军事家

晋朝桓温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东晋中后期著名的权臣、军事家、政治家。他是东晋政权中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其一生充满传奇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