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晋朝 >> 详情

桓彝战死殉国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7-25 | 阅读:6054次
历史人物 ► 桓彝

桓彝(276年-328年),字茂伦,东晋重要军事将领,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出身谯国桓氏,是桓温之父。他在东晋初年的政治动荡中以身殉国,成为忠烈典范。

桓彝战死殉国

生平与战死背景

桓彝在南渡后历任重要官职,如宣城内史。咸和二年(327年),苏峻联合祖约发动叛乱,攻入建康,控制朝政。桓彝在危局中毅然起兵勤王,率军固守泾县(今安徽泾县)。面对叛军围攻,他坚守城池数月,最终因粮尽援绝,城破,时年52岁。

几点关键史实与评价

1. 战略意义:桓彝的抵抗延缓了苏峻叛军的扩张,为后来陶侃、温峤等组织的联军反攻争取了时间。

2. 忠烈形象:东晋朝廷追赠桓彝为廷尉卿,谥号“简”,其事迹被载入《晋书·忠义传》。他的殉国强化了东晋士人的气节观念。

3. 家族影响:其子桓温后来成为权臣,主导北伐,孙子桓玄更一度篡晋称帝。桓彝的忠义形象与后代的政治野心形成鲜明对比。

扩展:苏峻之乱与东晋政局

苏峻之乱(327-329年)是东晋外戚与门阀矛盾的爆发。桓彝之死反映了地方将领在中央权力真空时的抉择。平叛后,东晋进入陶侃、庾亮等权臣共治时期,门阀政治进一步固化。

桓彝的结局不仅是个人悲剧,也映射了东晋初期皇权软弱、门阀倾轧的时代特征,其忠勇精神被后世史家反复强调,成为儒家价值观的象征。

文章标签:桓彝

上一篇:蒋干盗书中周瑜计 | 下一篇:顾野王编《玉篇》典

晋元帝偏安江左

晋朝晋元帝

晋元帝司马睿(276—323年)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其“偏安江左”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意义深刻影响了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一、西晋

向秀思旧赋怀友

晋朝向秀

《思旧赋》是西晋文学家向秀为追忆亡友嵇康、吕安而作的抒情短赋,全文仅156字,却以含蓄深沉的笔触成为魏晋抒情小赋的典范。该赋创作于景元四年(263年

八王之乱始末录

晋朝司马颖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291—306年)一场由宗室诸侯王引发的长达16年的内乱,核心是司马氏皇族围绕中央权力展开的残酷争斗,最终导致西晋国力衰微、五胡乱华

贾南风乱政秘闻

晋朝贾南风

贾南风(257-300),西晋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以阴狠毒辣、干预朝政著称,其乱政行为直接引发了“八王之乱”,加速了西晋灭亡。以下是关于贾南风乱政的

桓彝战死殉国

晋朝桓彝

桓彝(276年-328年),字茂伦,东晋重要军事将领,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出身谯国桓氏,是桓温之父。他在东晋初年的政治动荡中以身殉国,成为忠烈

刑法的变革在南北朝

南北朝桓彝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发生了许多政治、社会和文化上的变革,其中之一就是刑法的变革。在南北朝时期,刑法经历了从严厉到温和、从扩大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