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散氏盘记疆界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7-25 | 阅读:5176次
历史人物 ► 周礼

散氏盘是西周晚期的重要青铜器,约铸造于公元前9世纪,因铭文记载土地划界事宜而闻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铭文内容与历史背景反映了西周土地制度、法律契约及社会关系的多个层面,以下是具体分析:

散氏盘记疆界

1. 铭文内容与疆界记载

散氏盘铭文共357字,详细记录了夨国(zè,西周小国)向散国移交土地的过程,包括边界划定、盟誓仪式及违约惩罚条款。铭文中提到以自然地貌(如河流、树木)和人工标识(如道路、封土)作为疆界标志,如"自泾涉渭,至于南杞"等描述,体现了早期地理勘测技术。

2. 土地契约的法制意义

法律效力:铭文注明双方官员共同勘界,并举行"歃血为盟"的仪式,强调契约神圣性。违约者需赔偿"千罚千",即巨额罚金,反映西周晚期土地交易已具备法律约束力。

第三方见证:周王室派员监督,表明中央政权对土地纠纷的仲裁权,印证《周礼》中"司约"官职的职能。

3. 社会经济背景

土地制度演变:铭文中的"田"指可耕种的公田,与"散邑"(私属领地)并存,说明井田制逐渐松动,土地私有化萌芽。

贵族权力斗争:夨国割地可能因战败或政治妥协,揭示西周晚期诸侯间的实力消长。

4. 考古与书法价值

金文典范:字体浑厚朴拙,布局错落有致,是研究西周晚期书法演变的关键实物。

青铜工艺: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兽首衔环耳与夔纹装饰展现高超铸造技术。

扩展知识

类似器物:同时期的倗生簋卫盉也记载土地交易,但散氏盘条款最详。

历史争议:学者对"夨国"地望有分歧,一说在陕西宝鸡,一说为山西境内。

散氏盘为研究西周疆域管理、契约精神及社会转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其铭文被誉为"青铜史书",具有极高的史学与艺术价值。

文章标签:散氏

上一篇:殷商贵族饮食文化考 | 下一篇:晏子治国外交策

毛公鼎铭训诰

西周周宣王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重要青铜器,出土于清代道光年间陕西岐山,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腹内铸有499字的铭文,是现存最长的一篇青铜器铭文,内容为周宣王

周代的丧葬习俗

西周明清

周代的丧葬习俗以宗法制度和礼制为核心,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与伦理观念。根据《周礼》《仪礼》等文献记载,其丧葬习俗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核心内容: 1

西周玉器文化探微

西周周公

西周玉器文化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其独特的礼制内涵、工艺技术和艺术风格成为先秦玉器的典范。以下从多个维度探讨其文化特征及历史意义:

周代的政治制度架构

西周宗伯

周代的政治制度架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政治等级体系和社会结构。这一制度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散氏盘记疆界

西周周礼

散氏盘是西周晚期的重要青铜器,约铸造于公元前9世纪,因铭文记载土地划界事宜而闻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铭文内容与历史背景反映了西周土地制度

青铜器与礼乐文化

春秋战国周礼

青铜器与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两者的结合体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宗教思想和社会秩序的深刻联系。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青铜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