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夏商 >> 详情

青铜司母戊鼎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7-31 | 阅读:7498次
历史人物 ► 武丁

青铜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杰出代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件青铜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9厘米,重达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被誉为“青铜器之王”。

青铜司母戊鼎

1. 历史背景:司母戊鼎铸造于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属于商王武丁祖庚祖甲时期的器物。其名称“司母戊”源自鼎腹内壁的铭文,意为“祭祀母戊”,“母戊”可能是商王的一位母辈亲属。

2. 形制与纹饰:鼎身为长方形,四足粗壮,器壁厚重,整体造型庄严肃穆。鼎耳外侧装饰浮雕式双虎噬人首纹,腹部饰以饕餮纹(兽面纹),足部也有兽面纹装饰,体现出商代青铜器典型的狞厉之美。鼎身纹饰层次分明,线条雄浑,展现了高超的铸造工艺。

3. 铸造技术:司母戊鼎采用“陶范法”铸造,器身由多块陶范组合而成,鼎耳则先铸成后再与鼎身铸接。如此巨大的青铜器需多人协作,使用大量铜、锡、铅合金,反映出商代青铜冶炼技术的高度成熟。

4. 出土与保护:1939年,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当地村民为避免文物被掠夺,曾将其重新埋藏。1946年重新出土后,几经辗转,最终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5. 文化意义:司母戊鼎不仅是商王室的祭祀重器,更象征王权与神权的结合,体现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商代社会特征。其精湛工艺和恢宏气势,成为中华早期文明的标志性文物。

补充知识:与司母戊鼎齐名的还有西周早期的“大盂鼎”和“毛公鼎”,三者在青铜器史上并称“青铜三宝”。商周青铜器多用于祭祀、宴飨、赏赐等活动,其铭文内容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司母戊鼎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商代青铜文化的辉煌成就。

文章标签:

上一篇:曾静投书案风波 | 下一篇:周文王兴周伐纣

伊尹辅佐商汤王

夏商伊尹

伊尹是商朝开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辅佐商汤灭夏建商,被后世尊为“贤相”的典范。其事迹主要见于《史记·殷本纪》《竹书纪年》《孟子》

发振兴夏终无力

夏商成吉思汗

"发振兴夏终无力"这一表述暗喻西夏王朝在历经挣扎后最终走向衰亡的历史进程。从历史事实来看,西夏(1038-1227年)的覆灭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振兴无

河亶甲迁相都

夏商河亶甲

河亶甲迁相都是商朝中期重要的政治事件,反映了当时王权与地理格局的变动。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 - 河亶甲是商朝第12任君主,在位时间

微子出走降周

夏商微子

微子出走降周是商周之际的重要历史事件,反映了商王朝内部的政治分裂与周人崛起的时代背景。以下是基于《史记》《尚书》等文献的详细分析: 1. 微子的身

青铜司母戊鼎

夏商武丁

青铜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杰出代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件青铜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9厘米,重达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

商朝武丁征服四方部落

夏商武丁

商王武丁(约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在位)是商朝第二十三位君主,因其文治武功被后世尊称为“高宗”。他在位期间通过军事征服与文化整合,将商王朝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