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赵高指鹿为马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5-16 | 阅读:5160次
历史人物 ► 赵高

“指鹿为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权谋典故,出自秦朝末年宦官赵高之手,其本质是通过颠倒黑白的手段测试朝臣忠诚度,进而巩固个人权力。以下是基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李斯列传》的史实解析:

赵高指鹿为马

1. 事件背景

秦二世胡亥即位后,赵高任中丞相,实际掌控朝政。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已危机四伏(陈胜吴广起义、六国复辟),赵高为排除异己,策划了“指鹿为马”事件。他趁群臣朝见时,将一只鹿献给胡亥,却声称是“千里马”,以此观察大臣反应。

2. 政治目的

- 权力清洗:附和赵高的大臣被归为党羽,反对者则被记录在案,后续以“欺君”罪名处决。司马迁记载“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可见其手段之狠辣。

- 架空皇权:通过逼迫胡亥承认荒谬结论,削弱其权威。《史记》载二世一度怀疑自己“惑乱”,说明赵高已成功扭曲君主认知。

3. 历史延伸

- 秦制缺陷: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依赖强权君主,胡亥的昏聩与赵高的专权暴露了制度脆弱性。

- 权术范式:后世将“指鹿为马”视为政治打压的典型手段,如明代宦官王振魏忠贤均效仿此道。

4. 考古佐证

近年出土的秦代竹简(如《岳麓书院藏秦简》)显示,秦末律法执行已极度混乱,与赵高“擅权乱法”的记载吻合。有学者推测,“指鹿”事件可能发生在咸阳宫偏殿,此处曾发掘出大量记载官员的残简。

5. 文化影响

该典故衍生出成语“指鹿为马”,被《汉语大词典》收录,喻指故意混淆是非。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批判“秦之失政,始于赵高”,即暗指此事为亡秦关键节点。

赵高此举加速了秦朝崩溃,事件后仅一年,胡亥被迫自杀,子婴即位后虽诛杀赵高,但已无力回天。这一事件深刻揭示了绝对权力导致的信息扭曲与系统性腐败。

文章标签:

上一篇:范蠡与西施:春秋战国时期的传奇情侣 | 下一篇:吕后临朝称制

秦推行小篆文字

秦朝小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中央集权,推行了“书同文”政策,以小篆作为全国标准文字。这一改革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背景、措施及影响

秦军箭阵无敌战术

秦朝秦始皇

秦军箭阵的威力是战国时期军事技术的巅峰体现,其战术体系融合了制度优势、装备革新和实战经验,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制度基础:军事组织与

秦法严苛民怨沸腾

秦朝吴广

秦法严苛确实引发了广泛的民怨,这一现象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睡虎地秦简》等史料中均有明确记载。秦朝推行法家思想,以“轻罪重罚”为核心原则,导

秦灭燕之战

秦朝王贲

秦灭燕之战是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的重要战役,发生于公元前226年至公元前222年。这场战争标志着燕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最终覆灭,展现了秦国军事

秦廷赵高专权

秦朝赵高

秦廷赵高专权是秦朝末期重大政治事件,对秦帝国崩溃产生深远影响。赵高通过一系列阴谋与权术逐步掌控朝政,最终导致秦朝统治体系瓦解。1. 赵高身份与权

赵高乱秦终误国

秦朝赵高

赵高是秦朝末期的重要权臣,其擅权乱政对秦朝的迅速灭亡负有直接责任。作为秦始皇的宠臣和中车府令,赵高在始皇死后通过沙丘政变篡改遗诏,立胡亥为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