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临朝称制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5-16 | 阅读:1546次历史人物 ► 彭越
吕后临朝称制是中国历史上西汉时期的重要政治事件,标志着女性首次以实际统治者身份掌控国家政权。吕后(吕雉)作为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在刘邦去世后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逐步掌握朝政,其统治时间长达15年(前195年—前180年),对西汉初期的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关于吕后称制的详细分析:
1. 权力基础的形成
吕后早年协助刘邦处理政务,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刘邦去世后,惠帝刘盈性格懦弱,吕后借机铲除异姓诸侯王(如韩信、彭越),同时提拔吕氏家族成员担任要职,形成以吕产、吕禄为核心的权力集团。她通过控制禁军(南北军)和诏书发布权,确立了对朝政的绝对控制。
2. 政治制度创新
吕后称制期间延续了汉初的"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如田租降至十五税一),并首次以女性身份主持国家祭祀大典(如郊祀),突破传统礼制限制。她还颁布《二年律令》,完善法律体系,其中对土地继承权的规定影响了汉代经济结构。
3. 外戚政治的肇始
吕后大封吕氏子弟为王侯(如吕台为吕王),开创汉代外戚封王之先例。这一做法引发功臣集团不满,导致其死后爆发的"诸吕之乱",最终由周勃、陈平等元老诛灭吕氏,但也为后世外戚干政(如王莽、窦宪)提供了模板。
4. 经济与外交举措
吕后继续执行"和亲政策",与匈奴维持表面和平;对内推行货币改革,允许民间自由铸钱(榆荚钱流通),促进商业发展。考古发现的吕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