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廷赵高专权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26 | 阅读:5487次历史人物 ► 赵高
秦廷赵高专权是秦朝末期重大政治事件,对秦帝国崩溃产生深远影响。赵高通过一系列阴谋与权术逐步掌控朝政,最终导致秦朝统治体系瓦解。
1. 赵高身份与权力崛起
赵高出身卑贱,为赵国宗室远支,因精通律法被秦始皇提拔为中车府令,掌管皇帝车马与文书。其权力基础源于两点:一是作为胡亥法律教师,深得信任;二是利用秦始皇晚年迷信方术、疏远朝臣的机会,逐渐控制诏书传递等中枢机要。
2. 沙丘政变与夺权关键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沙丘,赵高联合李斯伪造遗诏,赐死扶苏、拥立胡亥。这一事件体现其政治手腕:一是利用李斯与扶苏政见矛盾;二是篡改皇帝印玺制度(秦制规定"天子六玺"需多官共管,赵高可能控制了其中关键玺印)。
3. 专权手段与恐怖统治
清洗异己:诛杀蒙恬、冯去疾等重臣,史载"大臣鞅鞅,特以貌从"
操控二世:诱导胡亥深居禁中,借口"人主贵独断"隔绝朝臣
指鹿为马:公元前207年公然测试群臣立场,未附和者皆被处决
制度破坏:废止廷议制度,将"以法为教"异化为个人专断工具
4. 专权后果与历史影响
统治崩溃:严刑峻法导致"刑者相半于道",陈胜起义后未能有效镇压
官僚体系瘫痪:丞相李斯被腰斩,三公九卿制名存实亡
加速秦亡:巨鹿之战时章邯军粮被断,与赵高妒忌封赏有关
后世镜鉴:《史记》将其列为"宦者误国"典型,汉代强化尚书台分权制度
延伸认知
近年出土的里耶秦简显示,赵高专权期间地方行政文书明显减少,印证《史记》"群臣谏者以为诽谤"的记载。当代学者认为,赵高现象反映君主专制体制下近侍权力膨胀的固有风险,其通过控制信息渠道架空官僚系统的做法,成为后世权宦篡权的经典范式。
文章标签: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