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6-30 | 阅读:3381次历史人物 ► 贾思勰
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综合性农书,成书于北魏时期(约公元533—544年),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献。以下是关于该书的多角度分析:
1. 作者与时代背景
贾思勰是北魏杰出的农学家,曾任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北魏统一北方后,农业经济恢复需求迫切,贾思勰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整理,融合儒家"重农"思想与道家"顺应自然"理念,编撰此书。
2. 内容结构
全书共10卷92篇,约11万字,涵盖:
农作物栽培(卷1—2):详述粟、黍、麦等主粮及豆类轮作技术,提出"耕地欲熟"等精细耕作原则。
园艺技术(卷3—4):涉及蔬菜种植、果树嫁接(如梨与棠的嫁接)、林木育苗等。
畜牧养殖(卷6—7):记载家畜选种、疾病防治(如"猪疫"治疗方法)及渔业养殖。
食品加工(卷8—9):包含酿酒、制醋、腌渍等72种方法,首次系统记录"曲"的微生物利用。
经济作物与纺织(卷5、10):论述桑蚕饲养、麻布织造及染料植物栽培。
3. 科技贡献
土壤改良:提出"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辩证施肥理论。
生物学认知:观察到植物性别分化(如雌雄异株),并应用于实践。
生态农业雏形:记载"种豆美田"的绿肥轮作制,早于欧洲千余年。
4. 经济管理思想
成本核算:如养羊篇精确计算饲料投入与产出比例。
市场化意识:强调栽种"利倍"的经济作物(如红花、蓝草)。
5. 史料价值
书中引用《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已佚农书内容,保存了汉代至北魏的农业史料。还收录了45种现在罕见的野菜,反映当时救荒饮食文化。
6. 国际影响
19世纪传入日本后,被尊为"东洋农圣书"。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评价其为"中世纪最系统的农业百科全书"。
7. 局限性
部分内容带有神秘色彩(如"禳麋"巫术),反映出时代认知局限。《齐民要术》不仅是农业技术手册,更是理解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生态观和"以农立国"治国方略的关键文本。其倡导的"顺天时,量地利"原则,对现代可持续农业仍有启示意义,2016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研究案例。
文章标签:齐民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