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张巡守睢阳死节忠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01 | 阅读:8174次
历史人物 ► 唐玄宗

张巡守睢阳是唐代安史之乱中一场震撼人心的守城战役,其忠烈精神与军事智慧成为后世典范。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张巡守睢阳死节忠

一、历史背景与战前形势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叛军攻陷洛阳、长安唐玄宗西逃。睢阳(今河南商丘)作为江淮屏障,是唐朝财政命脉的咽喉要道。张巡时任真源县令,联合许远、南霁云等将领,以不足7000兵力对抗尹子奇率领的13万叛军。

二、守城战术的创新

1. 心理战应用:张巡命士兵夜间缒城而下,收集叛军箭矢,制造守军充足的假象。

2. 机动防御:主动出击破坏叛军云梯、钩车等攻城器械,史载"一夜间毁贼械三千"。

3. 信息迷惑:故意向叛军射无箭头的信件,诱其误判守军箭尽。

三、后勤与军民关系

初期依靠城中储备,后期出现"茶纸代粮"的极端情况。

张巡杀妾飨士的记载(《旧唐书·张巡传》)存在争议,但反映了战时困境。现代学者考证认为可能是后人的道德建构。

四、战略意义分析

1. 时间维度:坚守10个月(757年1月-11月),为郭子仪收复长安赢得战略窗口。

2. 空间维度:牵制叛军主力,保护了漕运通道,使江淮财赋能源源不断输往唐军。

3. 心理震慑:极大鼓舞了各地唐军士气,叛军将领尹子奇战后暴毙可能与之相关。

五、后世评价与争议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详载其事迹,但对其"食人"问题已有质疑。

宋代将张巡纳入官方祀典,明清时期各地建双忠庙(张巡、许远合祀)。

现代军事学者估算,睢阳战役杀伤叛军约12万,创造了冷兵器时代守城战的伤亡交换比纪录。

六、延伸知识

阳城破时,36名将领无一人投降。南霁云断指求援的典故,成为"忠义"的具象化符号。考古发现显示,唐代睢阳城墙基址厚达15米,印证了史书"城堞完备"的记载。当代商丘仍保留有明嘉靖年间重修的忠烈祠,碑文详细记载了战役经过。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杨广开凿大运河 | 下一篇:景延广骄横误国

杜甫忧国漂泊一生

唐朝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一生恰逢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时期,其诗歌创作深刻

白居易长恨歌讽喻

唐朝白居易

白居易的《长恨歌》表面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实则蕴含深刻的政治讽喻。以下从史实角度分析其讽喻内涵与创作背景:1. 对玄宗怠政的隐晦批判 据

张巡守睢阳死节忠

唐朝唐玄宗

张巡守睢阳是唐代安史之乱中一场震撼人心的守城战役,其忠烈精神与军事智慧成为后世典范。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战前形势天宝十五

张旭狂草书法宗师

唐朝张旭

张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世尊称为“草圣”,其狂草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下是关于张旭及其狂草艺术的详细分析: 1. 生平与背景

张巡守睢阳死节忠

唐朝唐玄宗

张巡守睢阳是唐代安史之乱中一场震撼人心的守城战役,其忠烈精神与军事智慧成为后世典范。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战前形势天宝十五

唐玄宗宠信杨国忠

唐朝唐玄宗

唐玄宗宠信杨国忠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政治失误之一,其背后涉及复杂的政治生态、个人关系与制度缺陷。以下依据史料展开分析:一、杨国忠上位背景1. 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