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元朝 >> 详情

《元史》编撰记录元代史

朝代:元朝 | 时间:2024-06-10 | 阅读:3982次
历史人物 ► 雍正

以下是一篇介绍《元史》编撰情况的 1000 字文章:

《元史》编撰记录元代史

《元史》是记录元代历史的官方正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正式编撰的满洲语历史著作。《元史》的编撰过程非常曲折,历时近一个世纪才最终完成。

《元史》的编撰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当时,明朝政府意识到有必要编撰元代历史,以弥补正史缺失的空白。于是在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明廷下诏编撰《元史》。此后,历经明末清初的数次编撰尝试,终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完成。

《元史》的编撰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明代的编撰尝试。嘉靖年间的最初尝试虽然没有编成正式史书,但为后来的编撰奠定了基础。明末崇祯年间(1628-1644年),又有进一步的编撰计划,但均因明朝灭亡而未能完成。

第二阶段是清初的继续编撰。清朝初年,康熙帝意识到编撰《元史》的重要性,于是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下令重新编纂这部历史著作。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终于完成了《元史》的编撰工作。

第三阶段是清代的修订和完善。《元史》在康熙时期完成后,并非一蹴而就。在雍正乾隆等皇帝的支持下,《元史》又进行了多次修订和补充,以求更加完善。最终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元史》才真正定稿。

《元史》作为记录元代历史的正史,其内容十分丰富和完整。全书共二百四十卷,主要包括编年、列传、志和表四大部分。其中,编年部分记录了元代的政治、军事、外交大事;列传部分则详细介绍了元代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志部分涵盖了元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表部分则提供了大量的年表和统计数据。

总的来说,《元史》为研究元代历史提供了第一手史料,对于了解这一特殊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编撰过程漫长复杂,加之编纂者受到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影响,《元史》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偏颇之处,需要结合其他史料综合考察。

总的来说,《元史》的编撰历程反映了中国历史学界对于了解元代历史的执著追求。这部丰富完整的正史为后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中国历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文章标签:元史》

上一篇:李贽 - 思想家革新者 | 下一篇:慈禧太后倾力支持义和团反洋鬼子

邓牧隐居著述

元朝元朝

邓牧(1247—1306),字牧心,号文行,又号九锁山人,南宋遗民思想家、文学家,其隐居著述的经历是宋元之际士人精神世界的典型缩影。以下是关于邓牧隐居著

元仁宗尊儒重道

元朝元仁宗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1320)是元朝第四位皇帝,在位期间(1311—1320)推行了一系列尊儒重道的政策,试图通过汉文化巩固统治。以下是其主要举措及相

元大都正式定都

元朝元大都

元大都正式定都于至元九年(1272年)二月,忽必烈下诏改中都为大都(今北京),并将其确立为元朝的首都。这一决定标志着北京首次成为全国性统一王朝的政

元世祖征讨乃颜叛乱

元朝乃颜

元世祖忽必烈征讨乃颜叛乱是元朝初期一次重要的平叛战争,发生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乃颜是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的后裔,世袭统治辽东地区,势

雍正改革风云

清朝雍正

雍正改革是清朝历史上一次深刻而系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由雍正帝(1678—1735年,1722—1735年在位)在继位后推行。其核心目标是整顿康熙晚年的积弊,

雍正帝的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清朝雍正

雍正帝的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雍正帝(1678—1735年)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间(1722—1735年)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措施,旨在巩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