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夏商 >> 详情

巫咸祈雨佑商民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6-09 | 阅读:8172次
历史人物 ► 巫咸

巫咸祈雨佑商民”这一主题涉及商代祭祀文化与巫术传统,需结合甲骨文、传世文献及考古发现综合分析。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多角度阐释:

巫咸祈雨佑商民

1. 巫咸的身份与地位

巫咸是商王太戊时期的大巫,甲骨文中称“咸戊”,属于“贞人集团”核心成员。商代巫觋阶层兼具祭司、医师、史官职能,《尚书·君奭》记载巫咸“治王家,成汤降格”,说明其通过占卜、祭祀参与国家治理。安阳殷墟出土的卜骨中,巫咸主持的祈雨仪式多与“舞雩”“燎祭”相关联,体现其沟通人神的权威。

2. 商代祈雨仪式考据

甲骨文记载的祈雨方式包括:

焚人祭(如“烄妾”“烄姘”),以人性献祭求雨,见于卜辞“癸丑卜,亘贞:烄姘,雨?”(《》1121)。

龙形祭祀,商人在祭坛摆塑玉龙或青铜龙形器,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龙纹觥,可能用于模拟云雨。

乐舞降神,《周礼》载“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率巫而舞雩”,甲骨文“乎(呼)舞,雨”(《》12839)印证此俗源自商代。

3. 商民的需求与信仰背景

商人以农业为经济基础,甲骨文统计显示,约1/3的占卜涉及气象祈愿。商王作为“群巫之长”(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需通过巫咸等神职人员维持“帝(天帝)—先祖—自然神”的祭祀体系。郑玄注《礼记》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鬼”,祈雨仪式实质是王权合法性构建的一部分。

4. 考古佐证与文化延续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陶文“雨”字与商代甲骨文一脉相承,表明夏商时期已存在系统的雨神崇拜。西周青铜器铭文(如《大盂鼎》)仍保留“用牲于天”记载,可见商代巫术传统对后世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经·大荒西经》将巫咸归于“灵山十巫”,反映战国时期对其神格化的重新解读。

5. 学术争议点

部分学者认为巫咸可能是部族名而非个人(岛邦男《殷墟卜辞研究》),但多数学者依据《清华简·耆夜》中“巫咸筮”的记载,支持其为具体历史人物。祈雨仪式中“焚巫”是否真实存在亦有分歧,甲骨文“烄”字或释为“暴晒”(裘锡圭说),未必皆指焚烧。

文章标签:

上一篇:韦昌辉天京事变 | 下一篇:周人迁都镐京

夏禹治水的伟大功绩

夏商涂山

夏禹治水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其核心在于以科学方法疏导洪水,奠定早期国家治理基础,并对中华文明发展产生多维度影响。

梅伯谏纣遭醢刑

夏商商纣王

梅伯谏纣遭醢刑是商朝末年著名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暴君纣王对忠臣的残酷迫害,也反映了商末政治黑暗与阶级矛盾激化的社会背景。 事件背景 商纣王(帝辛

微子启投奔周族

夏商微子

微子启投奔周族是商周之际政治变局中的重要事件,体现了商王室内部矛盾与周族崛起的关联。以下从背景、过程及历史影响多角度分析: 一、背景与动机1. 商

商王太甲的悔过自新

夏商太甲

商王太甲的悔过自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改过典故,主要记载于《尚书·太甲》篇和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太甲是商朝第五位君主,成汤之孙,其执政初

巫咸占星佐商王

夏商巫咸

巫咸是上古传说中商朝的重要占星家和政治家,其记载多见于《尚书》《史记》等典籍。作为商王太戊的辅佐大臣,他以占星术和巫术参与国家决策,体现了早

巫咸祈雨佑商民

夏商巫咸

“巫咸祈雨佑商民”这一主题涉及商代祭祀文化与巫术传统,需结合甲骨文、传世文献及考古发现综合分析。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多角度阐释:1. 巫咸的身份与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