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扬雄法言拟圣人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6-14 | 阅读:9481次
历史人物 ► 扬雄

关于扬雄《法言》拟圣人的问题,需结合汉代思想史与扬雄的学术背景展开分析。《法言》作为扬雄晚年仿《论语》体例创作的子书,其"拟圣人"的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扬雄法言拟圣人

一、思想渊源与创作动机

1. 儒学正统化背景:汉武帝独尊儒术后,西汉后期出现重构儒家圣人谱系的需求。扬雄以"拟经"方式参与这场思想运动,《法言》模仿《论语》对话体,实为对孔子话语权威的追摹。

2. 抗衡诸子立场:针对当时谶纬盛行、诸子复兴的局面,《法言·吾子》明确提出"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通过模拟圣人之言确立儒家话语标准。

二、文本建构的圣贤范式

1. 话语模式仿拟:《法言》采用"或问""曰"的问答结构,刻意复现《论语》中"子曰"的权威表达。据统计,全书设问达370余次,形成"圣人答疑"的认知框架。

2. 道统接续意识:《法言·问道》篇构建"尧舜文王-孔子-扬雄"的传承链条,其《自序》称"窃自比于孟子",显示以当代圣人自任的思想倾向。

三、思想内核的圣化特征

1. 道德绝对主义:发展董仲舒"正其义不谋其利"思想,《法言·修身》提出"大人之学也为道,小人之学也为利",将圣人道德推向极致。

2. 知识论统合:《法言·问神》提出"通天、地、人曰儒"的圣人认知标准,试图整合经学、天文律历等当时所有知识体系。

四、后世争议与评价

1. 王充《论衡》批评其"文重而旨烦",但承认"材疑圣人"的抱负。

2. 唐宋古文运动中,韩愈将扬雄列入道统,而朱熹《朱子语类》则指其"未免于拟经之僭"。

3. 清据学派如戴震,特别关注《法言》对于汉代经学诠释的承启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扬雄之"拟圣"不同于简单的文字模仿。在《太玄》构建形而上学体系的基础上,《法言》通过语言形式的圣化塑造,实际完成了从"述圣"到"拟圣"的思想突破,这种尝试对魏晋玄学"得意忘言"的命题具有启示意义。其思想张力在于:既维护儒家圣人的绝对权威,又通过模拟行为本身实现了对圣贤话语权的有限解构。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朝严刑峻法始行 | 下一篇:鲁肃力主联刘抗曹操

陈汤矫诏斩郅支

汉朝汉元帝

陈汤矫诏斩郅支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外交事件,展现了陈汤的胆识与战略眼光。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1. 历史背景 郅支单于是匈奴五单于之一,初与

刘秀中兴汉室

汉朝刘秀

刘秀中兴汉室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王朝复辟事件,标志着西汉政权在王莽篡位后的重建。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王莽篡汉与新朝

耿秉威震匈奴

汉朝耿秉

耿秉威震匈奴的事迹主要见于《后汉书·耿弇传》附传。作为东汉名将耿弇的侄子,耿秉是东汉中期对匈奴作战的核心将领之一,其军事活动集中在汉明帝至汉章

霍光辅政安天下

汉朝霍光

霍光辅政安天下:西汉权臣的治国实践与历史影响 霍光(?—前68年),字子孟,西汉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是汉武帝托孤重臣、昭宣中兴的核心政治家

扬雄法言拟经典

汉朝扬雄

扬雄的《法言》是其仿照儒家经典《论语》体例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旨在通过仿古的形式阐发自己的思想。以下从多个方面分析这一命题: 1. 模仿经典的体例

扬雄法言太玄经

汉朝扬雄

扬雄是西汉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他的代表作《法言》和《太玄经》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 《法言》: - 《法言》是扬雄模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