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宽饶刚直被诛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21 | 阅读:6533次历史人物 ► 石显
盖宽饶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刚直官员,因直言进谏而触怒汉宣帝,最终被迫自杀。他的事迹在《汉书·盖宽饶传》中有详细记载,展现了汉代官僚体系中刚正不阿的士人命运。
1. 早年经历与性格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以明经入仕。他性格刚烈,崇尚儒家节操,为人清廉正直,敢于抨击权贵。《汉书》称其“志在奉公,刺举无所回避”,甚至对皇帝也不奉承。
2. 仕途与政绩
盖宽饶曾任司隶校尉,负责监察百官。他执法严厉,曾弹劾卫将军张安世子张彭祖过殿门不下车,又揭发长信少府檀长卿在宴会上失仪,使得权贵对他又惧又恨。其“刺举无所回避”的作风虽得百姓称颂,却树敌众多。
3. 直言招祸
汉宣帝时,盖宽饶上书批评朝政,引用《韩氏易传》提出“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暗示宣帝应禅位贤能。此举被曲解为“大逆不道”。中书令宦官弘恭、石显等趁机诬告他“怨谤朝廷”,最终被定为“大逆不道”之罪。
4. 悲剧结局
面对群臣围攻,盖宽饶拒绝屈服,在未央宫北阙下自刎而死。其死震动朝野,百姓为之哀叹。班固评价他“虽《诗》所谓‘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者矣”,凸显其忠直之悲剧性。
5. 历史评价与思想背景
盖宽饶之死反映了汉代皇权与士人集团的冲突。他深受儒家“以道事君”思想影响,试图以道德约束皇权,却触犯了君主专制底线。后世如王夫之《读通鉴论》认为其言论“非悖逆”,而是“矫枉过正”。
6. 对比与影响
与同时期官员如萧望之相比,盖宽饶更显极端。他的死促使士人反思谏诤方式,东汉士风逐渐转向“清议”与“气节”并重。唐代韩愈《争臣论》亦以盖宽饶为例讨论谏臣之道。
盖宽饶的悲剧既是个人性格使然,也是汉代政治生态的缩影。其刚直精神成为后世士人典范,而皇权与士权的张力在此事件中显露无遗。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驰道修建完成 | 下一篇:诸葛亮:智谋神算辅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