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与永乐大典
朝代:明朝 | 时间:2025-07-08 | 阅读:2664次历史人物 ► 永乐大典
解缙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永乐大典》编纂的核心人物之一。作为永乐年间的重要文臣,解缙以其博学多才和卓越的文采著称,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式文献,由明成祖下令编纂,始于永乐元年(1403年),成书于永乐五年(1407年)。全书共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收录了从先秦到明初的各类典籍,涵盖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医学、农业、工艺等各个领域。编纂团队多达两千余人,由解缙、姚广孝等人担任总纂官,参与者均为当时顶尖的学者。
解缙在编纂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初,他受命主持编纂《文献大成》,但因内容不够全面,未能满足皇帝的要求。此后明成祖决定扩大规模,重新组织更庞大的编纂团队,最终编成《永乐大典》。该书采用“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纂方式,即按照《洪武正韵》的字序排列条目,方便检索,体现了中国古代类书编纂的最高水平。
然而,《永乐大典》的命运颇为坎坷。由于规模庞大,原本仅抄录一部,存放在南京文渊阁。明嘉靖年间,为防火患,又誊录一套副本。然而,正本在明末战乱中神秘失踪,可能毁于火灾或战火;副本在清代逐渐散佚,八国联军侵华时更遭焚毁掠夺,现今仅存400余册,散藏于世界各国图书馆。
解缙本人的人生结局也颇具悲剧色彩。虽然才华横溢,但因性格刚直,多次触怒皇帝,后被贬谪并下狱,最终于永乐十三年(1415年)死于狱中,年仅46岁。但他的学术贡献,尤其是《永乐大典》的编纂,使他的影响力超越时代,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
文章标签: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