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明朝 >> 详情

永乐大典编撰完成

朝代:明朝 | 时间:2025-06-15 | 阅读:2158次
历史人物 ►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由明成祖朱棣敕令编撰,于永乐六年(1408年)完成。全书共22,877卷(含目录60卷),约3.7亿字,汇集了先秦至明初的各类典籍8000余种,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卜、戏剧工艺等领域,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编撰完成

编撰背景与过程

1. 政治与文化需求: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政权后,为彰显文治功绩、巩固统治合法性,命解缙、姚广孝等147名学者主持编修。

2. 文献整理:以南京文渊阁藏书为基础,参考全国征集的典籍,编纂团队耗时5年(1403—1408年)完成。

3. 编排体例:按《洪武正韵》韵目分类,采用“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编辑方法,便于检索。

历史价值与特征

1. 文献保存:大量佚书如《旧五代史》《宋会要辑稿》等因《大典》收录而得以传世。

2. 版本珍贵:内容多录自宋元刻本或手稿,学术价值极高。例如《水经注》部分文本仅见于《永乐大典》。

3. 装帧工艺:采用朱墨双色抄写,开本阔大(50.3×30厘米),黄绫面包装,体现明代皇家气派。

流散与现状

1. 正本疑云:永乐原稿下落成谜,一说随朱棣迁都至北京,可能毁于明末李自成战火或陪葬永陵;副本在嘉靖年间重录,清末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劫掠,现存仅400余册约800卷,散藏于30余国。

2. 现代整理:国家图书馆现藏224册(占存世量的60%),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出版残卷,2023年高清影像数据库上线。

延伸知识

编修团队包括数学家刘仕彙、医学家赵宜真等跨领域学者,体现明代学术融合。

《大典》裒辑时注重原始文本完整性,较少删改,与清代《四库全书》的篡改形成对比。

部分内容如元代《农桑辑要》、航海技术记载对研究科技史具关键意义。

《永乐大典》的编纂标志着中国传统典籍整理的巅峰,其体例与规模对后世《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影响深远。尽管现存不足4%,但近年通过数字化修复与国际合作,相关研究仍在持续推进。

文章标签:永乐大典

上一篇:元朝学者许衡传 | 下一篇:中法战争镇南捷

建州女真崛起辽东

明朝建州

建州女真崛起辽东的历史进程,是明代东北边疆民族发展的关键转折点。这一过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和特点:1. 族群渊源与地理基础 建州女真原属女真三大

蓝玉案牵连甚广

明朝蓝玉

蓝玉案是明初洪武年间一场震动朝野的重大政治案件,牵连人数众多,影响深远。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1. 案件背景与爆发 蓝玉为明朝开国名将,早年随

嘉靖大礼议争

明朝朱元璋

嘉靖大礼议是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爆发的一场重大政治斗争,核心争议围绕嘉靖帝朱厚熜(明世宗)生父的尊崇问题展开,涉及宗法礼制、皇权与官僚集

宋濂:明朝文人领袖及其政治影响

明朝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被后世誉为明朝文坛领袖之一。作为明初文官集团的核心人物,

解缙与永乐大典

明朝永乐大典

解缙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永乐大典》编纂的核心人物之一。作为永乐年间的重要文臣,解缙以其博学多才和卓越的文采著称,深受明成祖朱棣

永乐大典编撰完成

明朝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由明成祖朱棣敕令编撰,于永乐六年(1408年)完成。全书共22,877卷(含目录60卷),约3.7亿字,汇集了先秦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