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周原甲骨占卜事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8-02 | 阅读:752次
历史人物 ► 周文王

周原甲骨是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1世纪—前10世纪)在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周人都城遗址出土的甲骨占卜遗存,其内容与殷墟甲骨一脉相承但独具周文化特色。以下从多个角度详述其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

周原甲骨占卜事

一、考古发现与年代

1977年于陕西岐山凤雏村H11窖穴出土289片,扶风齐家村出土6片,时间跨度为周文王至康昭时期。卜甲以龟腹甲为主,卜骨多为牛肩胛骨,钻孔排列较殷墟更为规整,体现占卜制度化发展。

二、文字特征

1. 契刻风格:字体纤细工整,行款竖排左行,常见"王卜""囟(斯)正"等套语。部分文字用锋刃刻画痕迹明显,与殷墟"毛笔书写后刻"不同。

2. 内容分类

- 祭祀(如H11:1记载"祠自蒿于周")

- 征伐(H11:112提及"伐蜀")

- 田猎(H11:13记录"获兕")

- 气象(H11:55占问"旬亡咎")

三、宗教制度演进

1. 人神沟通体系:祭祀对象含"文武帝乙"(商王纣父)与周人先祖,反映周初对商文化的继承与改造。

2. 占卜程式:出现"囟(斯)正"等周人特有术语,预示西周中期"以德配天"思想萌芽。

3. 用龟制度:龟甲来源分析显示长江流域贡纳体系已形成,《诗经·大雅》"鼍鼓逢逢"可互为印证。

四、历史研究价值

1. 证实文献记载:H11:82"楚子来告"与《竹书纪年》"周昭王伐楚"事件呼应。

2. 早期国家治理:H11:27"庶人"称谓印证《周礼》阶级划分。

3. 天文历法:多条"月有食"记录为西周年代学研究提供关键坐标。

五、学术争议

1. 部分文字释读仍存分歧,如H11:4"■(上宀下兇)"字或释为"寇""寝"。

2. "周方伯"称谓是否指文王尚有讨论,涉及周人早期政治地位问题。

3. 占卜主体有"王"与"非王"卜辞之别,反映权力结构复杂性。

这些刻辞材料与《周易》筮法、青铜器铭文共同构成西周早期文明的三重证据体系,其"敬天保民"思想倾向已显露出周人统治哲学的雏形。最新科技手段如显微三维建模显示,部分甲骨存在多次灼烧痕迹,可能对应"三卜制"的实行。

文章标签:

上一篇:商纣暴虐失天命 | 下一篇:庄周梦蝶论道

共和行政十四年

西周共和

共和行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特殊的时期,发生于西周晚期,约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828年,共14年。这一时期因周厉王暴政引发"国人暴动",王室权威崩溃,

姬昌演周易八卦

西周姬昌

关于姬昌(周文王)演周易八卦的历史记载,主要源于《史记》《汉书》等古籍的零散记录以及后世学者的研究推测。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考据,可梳理出以下

周原甲骨占卜事

西周周文王

周原甲骨是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1世纪—前10世纪)在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周人都城遗址出土的甲骨占卜遗存,其内容与殷墟甲骨一脉相承但独具周文化特色。以

申侯联合犬戎乱

西周申侯

申侯联合犬戎攻镐京是西周末年的一场重大政治军事事件,直接导致了西周王朝的覆灭。这一事件发生在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其背后存在复杂的政治背景

周原甲骨占卜事

西周周文王

周原甲骨是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1世纪—前10世纪)在陕西岐山、扶风一带周人都城遗址出土的甲骨占卜遗存,其内容与殷墟甲骨一脉相承但独具周文化特色。以

吕尚谋伐纣大计

西周周文王

吕尚谋伐纣大计的史实与战略解析 吕尚(即姜子牙)作为周文王、周武王的重要谋臣,在伐纣灭商的进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其战略谋划和军事部署奠定了周朝
友情链接